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第二章:新政权之约法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大宋没有成为短命的第六个政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易中天:约法,这在赵匡胤要当皇帝的时候,就开始,他对下面的人说,如果让我当皇帝,你们进城之后,小皇帝和老太后是我旧主,不得惊犯;众王公和诸大臣是我同僚,不得凌辱;朝廷府库和老百姓家,不得侵掠。遵命者赏,违法者斩,做得到吗?
众将士异口同声:诺!赵匡胤这才“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
艺凡:其他人都是为了提升战斗力,鼓励士兵烧抢,而他正好相反。
易中天:所以赵光胤不是一般的军阀,他是个政治家,至少他明白一点:夺天下可以靠武力,保政权却要得人心。
艺凡:宋能延续三百多年,并非没有道理。
易中天:他还给祖训后代留下了祖宗家法。有三点:
一、保全柴氏子孙(即后周皇族);
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不加农田之赋。
艺凡:北宋的皇帝都基本上做到了保全柴氏子孙和不杀士大夫两条,太祖有此家法更是两宋朝野的共识。
易中天:因此即便有皇帝想杀人,也会受到抵制。比如宋神宗想杀一位官员就杀不了。
艺凡:没有哪个统治者是观音菩萨,也没有哪个统治者不喜欢随心所欲。能够像宋太祖和他的继承者那样,为了长远利益而克制自己,在那个时代就算很不错了。
易中天:所以,他比其他军阀头子克制。
艺凡:如果不克制呢?就变成五代之后第六代了。
易中天:祖皇帝能克制就克制,他的臣僚比如赵普也能坚持就坚持。有一次为了任命,皇帝跟宰相顶起来。
太祖说:朕就不批,你能把我怎么样?
赵普说:有罪当罚,有功该赏,古今如此。何况刑罚也罢奖赏也好,乃是天下之刑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怎么能以个人好恶来决定贬责和升迁呢?
太祖大怒,站起来就走。
赵普则不紧不慢亦步亦趋跟着走。太祖走进宫里,赵普就站在门口,一站就是半天。太祖又只好没了脾气。他派人从宫中传出话来:朕准了,照宰相的意见办。
艺凡:此事在历史上一直传为美谈,其实却恰恰证明,帝王就是帝王,大宋也不是什么法治国家,赵匡胤的祖宗家法更不具有“宪章”的性质,反倒是专制的铁证。因为这故事和那约法的潜在前提是:皇权无限制。皇帝真要杀人,或者硬不批准某项任命,天下人也奈何他不得,只能忍着。
易中天:赵匡胤,只不过碰巧选择了开明专制。同样碰巧的是,他也有人情味。
艺凡:怎么说呢?
易中天:说起来赵匡胤也是性情中人。他当了皇帝以后,仍常常到臣僚家里串门。去得多的是赵普家,以至于赵普退朝之后都不敢换衣服。某夜漫天大雪,太祖居然也推门而入。始料未及的赵普刚刚换了便衣,狼狈不堪,皇帝却毫不在意地大喊“嫂子烤肉来吃”,结果是君臣相谈甚欢。
艺凡:这样人性化的管理,当然很得人心。
易中天:不过如此随意,有时也会让臣僚紧张。又一次,太祖突然来到赵普家,只见屋檐下放了许多坛坛罐罐,都是吴越王从杭州送来的。太祖说:海货可是好东西,打开看看。打开一看,全是金子。赵普跪下来磕头:臣实不知情,否则就奏闻陛下了。太祖却哈哈大笑:无妨,尽管拿去用。那些家伙,还真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这些书生在做主呢!
艺凡:这才是一语道破天机。
易中天:事实上,无论赵宋皇帝怎样善待宰相和大臣,都不意味着他们会割让皇权。恰恰相反,先集地方之权于中央,再集中央之权于皇帝,才是他们真正要做的事;而要实现这一政治改革的目标,又首先要限制和分割宰相之权。且听下回分解,集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