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
黑匣子思维,让失败更加有意义

黑匣子思维,让失败更加有意义

作者: 袁小肚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0:19 被阅读126次
黑匣子思维,让失败更加有意义

我们都知道,当飞机失事之后,大家都会寻找黑匣子,黑匣子上记录了飞机失事前的所有信息,我们利用黑匣子提供的信息,能够分析出本次事故的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以确保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故。从失败中学习,不断完善,这就是黑匣子的意义。进入互联网时代,多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让产品“上线-反馈-修改-上线”,也是运用了本书中提到的黑匣子思维。

《黑匣子思维》这本书告诉我们,从大脑、个人、集体和体制等层面上看,失败都是学习的途径,有时还是唯一的途径。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智慧和精力浪费在失败后为了维护自尊所进行的狡辩,而应该直面失败并从中学习,理性地犯错,使失败的价值最大化。这种思维适用于各种行业与领域,比如科学界、航空界、医疗界、体育界、司法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等,它也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当我们创业、思考或工作时,我们也需要黑匣子思维让我们不断优化、不断精进。

本书作者马修·萨伊德是英国乒乓球名将,他在运动生涯中多次遭遇失败,而他发现,成功的人、组织和体制在遇到失败时,都会以一种健康的态度来面对。而这是他写作此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匣子思维》主要讲述了三个内容:

1、人们不愿意正视失败的原因
2、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学到什么
3、如何做才能够更加理性的犯错,从失败中学习

一、人们不愿意正视失败的原因

关于人们不愿意正视失败的问题,想必大家应该不是特别陌生。

当我们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首先开启的是防御机制,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证明这个失误与我无关,如何证明是因为我感冒了、是因为同事没有给我进行二次检查、或者是我已经尽力了,我才不小心出现了这个失误。而我们的心里也并非是狡辩的窃喜,因为我们或许已经成功地说服了自己--这的确不是我的错!

这种现象叫做认知失调现象,任何威胁到我们自尊的事都可能引发认知失调。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大量的案例:

比如在医疗界,我们似乎很少能够听到,出现医疗事故之后医生能够痛快地给出合理解释,我们听到的无非就是这样的声音:“我们尽力了,这种情况在所难免。”“这是个偶发事件。”“都是病人的错,如果他不这么胖,这个事故也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等等。作者引用了以为医疗伦理学教授的话:“医护人员在用言语掩盖错误和转移注意力方面表现的非常聪明。有理由相信,他们这种伶牙俐齿是在住院医实习期间培养出来的,要不就是经过了专门的培训。”

而在司法界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近些年我们听够了冤假错案的发生,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例子。1987年3月20日,一个小女孩在家中受到了侵害,警察在女孩的内衣和床单上发现了精液和一些毛发。当时还没有DNA鉴定技术,警察靠肖像素描抓捕了嫌疑人。而事实上,这名嫌疑人在案发之时正在家里睡大觉,但也在警方提供的证据之下,被判处了40年监禁。随着科技的进步,DNA鉴定技术被广泛运用,在2000年,经过DNA鉴定,受害人内衣上的精液和毛发的DNA并不属于当年这位嫌疑人。正常的故事发展情节应该是嫌疑人无罪释放,然而,当年的检察官却找尽了借口来证明嫌疑人有罪。让我们看看他都说了什么理由:“罪犯是嵌合体,他的精液属于嵌合在他身体上的双胞胎兄弟的,所以他有罪!”“有可能受害者与其他人保持者性关系,而罪犯当时带了安全套,所以他有罪!”“有可能受害者父亲在那个房间用女儿的内衣进行自慰,所以留下的精液不属于罪犯,但是罪犯仍然有罪!”类似的奇谈怪论共有249页,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检察官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

这些场景我们并不陌生,这种不假思索地推卸责任,无止境地自我辩护,都是认知失调后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粉饰错误,是为了能够面对自己,为了能对自己伤害了患者这件事感到心安,为了能对监禁一个无辜的人这件事感到心安。作者称此为闭路循环,当你觉得改变想法是无法忍受的,任何证据都无法让你承认错误,你感到自尊受到了威胁,宁愿无休无止地寻找借口。而更糟糕的是,调查对象的职位越高,进入闭路循环的情况就越多,也就是否认自己错误的情况就越多(你是否已经想到了身边冥顽不灵的老人)。不得不说,这些人将自己的智慧和多年学识更多地用在了如何撇清责任上。

二、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学到什么

人们不愿意直面失败是因为认知失调,而这种认知失调源于“谴责文化”。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是否有种声音经常回响在耳畔:“都怪你……”“要不是你的话……”“出现这种问题,你们都有责任。”“给我查一下这次失误的原因,我要落实到人头。”这都是谴责文化的表现。而这种谴责文化中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或牵连皆有责任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们形成认知失调,从而发展成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努力地撇清责任,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都发展成这种状态,那么重要任务将无人敢承担,风险高的工作将无人敢接受。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2007年,仅有17个月大的小男孩被虐致死,其母亲、母亲的男友及男友的兄弟被判监禁,但是在判决的第二天,媒体齐声对另一个群体发出了严重的谴责,《太阳报》在头版打出了“他们的手上沾满鲜血”的标题,而遭到谴责的是有责任保护男孩的社工玛利亚和当地儿童服务中心莎伦,《太阳报》甚至发起了一个请愿,收集到了160万人的签名,当地市政委员会被示威者包围,两人也分别收到了死亡威胁,不得不和家人藏起来。当人们严格要求社工,向其问责后,理论上社工的服务质量应该在这次公众狂热事件后有所改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大批社工离职,加入社工行业的人大幅减少,市政委员会不得不拨款150万雇佣商业社工,社工因为怕追责,在工作中手法越来越极端,从家中被带走的儿童越来越多……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都在告诉人们,谴责并没有让事情更好,反而更糟。

然而,我们面对失败,除了谴责,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习,创造不畏失败的成长文化。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成立福特汽车公司之前还建立过两家公司,不过都以失败告终,两次失败都为福特改变世界奠定了基础;贝克汉姆在少年时,在公园里练习了至少5万次任意球,每次练习都是他精进的一步;迈克尔·乔丹投失了9000多个球,输掉了近300场比赛,26次投失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一球,而这些失败都是乔丹走向伟大的垫脚石。曾经有一个机长在遇到危机的时刻冷静判断,将飞机迫降到了河上,因此获得了各界的赞扬,他说:在航空业中,我们拥有的一切知识、经验、操作规程,都是以某个人的死亡为代价换来的。而在育儿界,有一个原则是,不要夸奖孩子聪明,而要夸奖孩子努力,因为让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聪明而成功,那么孩子在将来遇到更难的问题的时候退缩,因为他担心失败会让他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如果多多夸奖孩子努力,这样的孩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就愿意多去尝试,从而攻克难关,进而成功。

三、如何做才能够更加理性地犯错,从失败中学习

那么,我们改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呢?

首先,要调整我们对待失败的观念,我们要放下内心对失败的恐惧,尽力去让自己承认错误,因为错误是推动进步的重要方法。比如航空业,人们对复杂性怀着深深的敬意,飞行员和业内专家指导,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航空这件事太复杂,而人类的能力则有限,这种不对等导致空难不可避免。相比之下,医疗界却讳疾忌医,事故不会被视为复杂问题不可避免的结果,而会被当做犯错者能力不足的证明,尤其声誉高的资深医生,更会收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后果就是整个医疗体制得不到发展。

其次,是需要建立有效的试错机制。所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属于这种机制,这是一种进化思维。比如开发软件,一开始就写出完美的代码是不可能的,只有拿出来让人们试用,才会测试出意想不到的漏洞和缺陷。接受检测,出现错误,才能让它进步,不断推向完美,我们看到很多网络游戏进行公测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把大型挑战分割成小步骤,在每次试错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收获边际收益,每次边际收益的累积最终实现不断进步。

在进行不断改进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我们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随机对照试验。我们判断一个决策的成功失败与否,不能靠自己对证据的随意解读,而是要拿出一个对照组来检验。因为如果没有对照组,我们将会倾向于把事情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解读,而科学是需要可以被证伪的,不能被证伪的只能是伪科学。所以,对照试验组给了我们一个证伪的途径,来证明决策的正确。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部分,《黑匣子思维》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失败,成功也会具有令人振奋的新意义。我们不会再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而骄傲自满,不会再在别人指出我们知识的漏洞时产生抵触情绪,我们还会像伟大的科学家们那样,带着求知的目光探索未知。

相关文章

  • 黑匣子思维,让失败更加有意义

    我们都知道,当飞机失事之后,大家都会寻找黑匣子,黑匣子上记录了飞机失事前的所有信息,我们利用黑匣子提供的信息,能够...

  • 《黑匣子思维》-2 应对复杂问题的试错策略

    黑匣子思维 书籍简介 黑匣子思维指的是运用黑匣子来积累数据,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思维方式。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呼吁人...

  • 黑匣子思维(4)

    《清醒思考的策略》第四章节:黑匣子思维,附标题——为什么每次跌倒都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黑匣子是飞行信息记录系统(也...

  • 《黑匣子思维》作者:[英]马修·萨伊德

    《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作者:[英]马修·萨伊德 内容简介: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

  • 2018-11-22

    阅读分享《黑匣子思维》:很多行业里的人对待失败还是传统的思维,以失败为耻,刻意地去隐藏和躲避失败,这种观念导致...

  • 从错误中学习

    从失败、错误中学习 2018年4月20日 吕雅婷 《黑匣子思维...

  • 我们往往忽略了失败的正效反馈

    读完黑匣子思维,体验最深的有三点: 1.正视失败 其实问题不在失败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对失败不同认知。 ...

  • 黑匣子思维:进步的基石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开发新产品、提高运动技能还是做出正确决策,黑匣子...

  • 如何面对失败

    《黑匣子思维》,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失败的书,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习航天领域面对失败的方式,并比较了航天领...

  • 2018 .11.26 黑匣子思维

    今天听了一本书,挺有意思,说的就是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为什么叫黑匣子思维呢? 像航空业里,运用黑匣子来积累数据,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匣子思维,让失败更加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nj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