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88·他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1)】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30日。
一、原文:
P228
超越自己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以柳比歇夫为例来判断,不仅在紧急的情况下,而且在所有的情况下,人都可以超越通常的可能性来工作。
对于人的潜力,研究得还很不够。
我考虑这一个问题和考虑自己的一生,还是第一次。我力求从第三者的立场来考虑自己,把我作为本书读者来考虑,因为这样好像显得轻松一点。
作者深信,人们将来不会理解为什么20世纪末的人这么不善于生活,这么不善于使用自己的机体,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祖先。
随着对柳比歇夫文档的研究不断深入,作者情不自禁地回顾了自己——结果深信,他几乎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这是可悲的,但是作者至今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
其他方面且不谈,在繁忙这一点上,作者这一代人也好,较年轻的几代人也好,都并未顾惜自己。白天上工厂,晚上上大学;他们又是函授生,又是夜校学生,又是校外考生 59 ;他们勤勤恳恳、毫无保留地使出自己浑身的劲头。
但只要作者不带任何情绪对比一下事实,那他就能看得很清楚,柳比歇夫在这同样的50年中,比作者多读了多少书,多去了多少次剧场,多听了多少场音乐,多写了多少东西,多干了多少事。与此同时,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要比作者理解的好得多,领悟的深得多。
在这一意义上,完全可以把加缪 60 的“生活就是透辟地理解”这句话应用到柳比歇夫身上。
二、我的阅读日志:
【我对原文的理解】
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呢?
作者试着把他自己放在了读者的角度来思考。
对比柳翁和其他人,比如工厂的工人。同样的50年。大家都在勤勤恳恳的工作,可大家和柳翁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柳翁在这50年里通过读书,看剧,听音乐,写东西,以及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去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因此感悟也比较深。
【我的思考和实践】
对比同龄的人,即使大家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大家都有每天24小时。大家所做的事情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一些耀眼的东西点醒我们。
比如能干的崔律,写书、法务、开课、讲课、等等。即使日程很满,也可以保持每天高精力的状态。
其实这并不是我们不想要。当我们没有遇见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假装没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已经遇见的时候,我们无法再假装。
与其假装,不如开始行动。去遇见那未知的自己。
睡眠的时间给了我很多启发。当心里满满的时候早起的障碍几乎没有了。其实睡6个小时的白天通过小睡,也可以精力满满。睡7.5个小时也可以精力满满,这里的关键是对自己精力状态的一个认知。我们需要识别精力状态,然后调整它。而不是固守着那些固有的观念。比如。睡8个小时,有两个小时的深睡眠。我们需要去深入的思考什么是提升我们精力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