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一篇何以为家的影评,然后有专业的电影爱好者来和我讨论。
他看过的电影超过2000部,比我多,从事电影相关的写作也有很多年了,是一个骨灰级电影发烧友。
我没有统计过我的看片量,估计怎么也有1000多部吧,我爱好电影也有很多年了,但我不是技术流,不会过度分析电影的镜头、打光之类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电影的丰富感。
所以我认为何以为家没有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好。
我总结了何以为家存在的几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我昨天发的文章《何以为家被高估了》。
发烧友重点和我讨论了其中几个地方,我们有极大分岐的有三处。
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他对电影中小男孩赞恩的笑的解读。
我的文章中写的是:听到给他拍的是护照照片,赞恩慢慢绽开了一个笑容,像太阳逐渐穿过云层,突然间光芒万丈。
发烧友认为:最后小男孩的那一笑,实际上是苦笑,是人家硬要他笑他才笑的。那个笑震撼人心,是因为它背后藏着太多的苦难和无奈,表面的笑和内心的绝望,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反差,所以特别有力量。
很明显,他解读的比我好。虽然我只认为小男孩是听到要拍的是护照照片,别人又要他露一个笑容,所以他想了想,慢慢绽开了笑容。我说是的演员本身的魅力。
还有影片中母亲后面在法庭上那段控诉,我批评的是:
“赞恩母亲那段演讲般的情感爆发铺垫得不够,前面似乎没有什么镜头表现母亲哪怕有一点点母爱的挣扎。
……这样一个母亲,居然在法庭对律师喊:“要是杀人放火能让孩子们活下去,我早就干了。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抱歉,我实在感受不到她的呐喊。……
因为这条情感线没有处理好,所以开头赞恩起诉父母的矛盾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显得张力不够。”
原文有点长,截选几句吧。
但发烧友认为:分析这个电影的主题,它并不是在讲母爱,而讲的是母亲的不负责任,生而不养。所以这里母亲这段话恰恰是在推卸责任,体现的是她的自私。
慢慢品,如果是这样,电影这里就没什么问题。
对电影的细节常常是见仁见智,没有正确答案,有时候导演自己想的和表现出来的并不一致。
像大话西游,导演自己都没想到会被解读出那么多东西。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每个人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射,用电影中的情感,浇筑自己心中的块垒。用电影中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最大的一个分歧,是我认为“影片并没有过多着眼赞恩的成长和他的与众不同,而是把他放在社会背景下,展现他的生活。显然导演更想表现的是社会问题。却只给了我们模糊的社会背景。”
我认为优秀的影片要么写透社会,要么写透人或人生。何以为家两边都不够。
发烧友认为,有生活细节的堆砌就够了,其它的东西不需要多说,观众自会明白。
是不是很有意思,对电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见,可以痛快淋漓地争论,但不互相攻击,哪怕对方错了也没关系,大家在争论中和电影更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