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庶生怕曹操不上当,还要再添油加酱放些佐料上去:“丞相,我料那诸葛亮一无埋伏,二无救兵。丞相不必多虑,快追啊快追!”
曹操想,不要把我当瘟生,骗了我的箭,还要折我兵将,我不来上你的当。你说没有埋伏,就是有埋伏;你说没有救兵,就是有救兵。
喏,埋伏已经被我看出来了。你看,诸葛亮船上插满了我的箭,我派兵将追上去,他正好用我的箭来射我的人怪不得他方才讲“加利奉还”,原来是这个道理。
而且孔明善用火攻,他船上堆满稻草,都是引火之物,被他轰地一蓬火,,又要把我的人马烧得焦头烂额。还是识相点,少受些损失。徐庶这家伙的话果真听不得。
所以,曹操对徐庶冷笑一声:“老夫看来,不追也罢。”
“啊呀呀,恐相不追,实是可惜啊可惜!”
曹操想,我懂的,你讲可惜,是我的兵将没有去送死!
不过,曹操再冷静头脑仔细一想,不对呀! 虽则孔明的船上插满了我的箭,但他一时之间找下来,再要整理好是来不及的,怎么能放乱箭射我的将士呢?若说火攻吧,诸葛亮自己也在船上,火烧起来,他自己不是也要被烧死的吗?总不见得他的火认识人的,专烧别人,不烧自己的?好象我曹操是做就的烧还?
算来算去不可能有什么埋伏嘛。那末再派人追?来不及了。即使追上,也要追到江心了,那倒说不定真要碰上江东的救兵,我又要吃亏了。
曹操想到其间,再次回过头来对徐庶看看:你这个家伙我总是吃你不准!听了你的话要上当,不听你的话又要上当。曹操气得无话可说,只得“嘿嘿”一声苦笑。
笑什么?笑自己掮了木梢说不出。徐庶一再劝我追的,我自己不追,算是老资格,结果适得其反。现在只得敲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能够检验是非。到这时,曹操心中完全明白了。
回过头来对司马懿看看:你有道理!我早听了你的说话,何致于丧失这许多箭!而且诸葛亮也早已束手就擒了。现在,良机已失,后悔莫及!
司马懿见丞相在对自己看,他把曹操的意思领会错了,以为丞相已经醒悟,命他去追赶诸葛亮呢。
他想,丞相因为刚刚说过“不追也罢”,如果现在马上推翻的话,那就比朝令夕改都不如,变作朝令朝改了,有失体面、威风。他知道我是主张追的,所以与我眉自传情,叫我追上去,用小船追还可以追上。
司马懿聪明过头,也不去问问曹操是不是这个意思,就把两个儿子一拉:“儿啊,快走!”
父子三人冲下江滩,跳上一条水上飞。两个小马左右板桨挥舞,老马抽出腰刀站立船头。小船划出水营门,象利箭一般向江面上射去。
曹操一看,怎么回事?没有我的命令,他们怎敢自说自话地追出去了?哦,他拎错秤纽绳了,以为是我叫他去追的呢。
那末曹操,你既然不要他们追,就马上下令叫他回来呀!早已介绍过,曹操是个“老洋盘”。
曹操想,算了,他们愿意去追,就让他们去试一试。如果追得上,抓住诸葛亮,那当然再好也没有,就算是我暗示他们去追的;倘然空手而回,徒劳往返,我就治他们的罪,警戒警戒他们,否则他们将来还要老三老四胆大妄为呢。这叫成则功过抵,不遂罪责惩。
曹操脚踏两头船,来一个“半吊子”,这也是司马懿气得一走了之的原因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