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故事越多,对故事背后主人公的了解越深,越发体会到一人一世界。纵然我只是个恰巧路过的旁观者,也尽量试图感同身受。我知道那陌生人不仅仅只是个名字,他人即自己,我自认为的人生有多丰富他人的人生就有多斑斓。
但是,怎么能避免呢。他人在我们眼里首先就只是个名字,只是个名字而不是一个人,在做决策时会简单很多,比如我们只要考虑自己的意图、方便自己达成目标就行了,何苦去思量那个冷冰冰的名字的诉求。
1 你的利益与我无关
“都已经等了两三年了,还差这两三个月?”
“来公司这么早,同期的其他人都升到领导岗位了,差距这么大,这说明之前考试也没用功嘛。”
……
这一季度岗位聘任已经结束了,但是因为程序修改问题重新提了五个人聘任。这五人来公司已经十年了,在这个岗位也待了三年之久,横向对比他们已经落后很多。像这样的特殊情况,自然要领导指示才能确定是否聘任,知悉了事情原委后,领导说出了上述两句话。
五人中的C是我所熟识的,刚入公司时候在他所在的部门轮岗。他们的工作不是一般的辛苦,倒班、培训、考试,每天除了与机器打交道就是啃书本教材,没有丰富的八小时之外生活不说,连照顾家庭都是奢侈。初入职场的小白,对处在这种工作模式之下的他们简直调用了所有的同情之心。硬生生跟着熬了一个月,同他们一起倒班、巡视、熬夜,那种经常生出的不知身在何处之感实在令人惶恐。所以我知道这种环境下C要备战考试是如何辛苦,C对这种状态已经有所不满了。在看到提交的申请中有C的名字时,我是想着尽可能早地完成聘任。
我看到那份申请函,想到的是C工作的辛苦,平日里的抱怨,以及对岗位晋升的渴望,所以我更可能在既定的规矩下去促成这样一件事。然而,在领导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五个想要突破日常工作流程的员工罢了,他们早一日或晚一日聘任都是没关系的,重要的是我的工作节奏不被打乱,至于他们的期待、可能的不满,我是看不到也无需考虑的。
在公司这种组织中,员工最为关心的无非是薪资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罢了,这是同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公司每季度开展一次岗位聘任,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公司,每一季度谁要聘岗、聘到什么级别,在HR这里就只是个数字而已。你错过了聘任的时机,不过是这个数字减小一点罢了,于我是没什么大的干系的,我看不到你工作的不易,看不到你养家的压力,你的利益于我无关……
2 对不起,忘记了考虑你
无独有偶,大学保研的那段时间也亲历了这样的事情。
学院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其中实验班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研究生,所以保研的比例要比其他普通班高一些。学院总的保研名额是一定的,而且按照往年的惯例,每个班多少个保研名额是已经分配好的,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也都知道自己是否能拿到保研机会。
恰巧实验班有位Y同学就卡在临界点上,差一个名次无法保研,而她当时因为其他同学的放弃补位获得其家乡所在的T高校的接收函。实验班的班主任是系主任,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Y的同乡,T高校的校友,Y大概是想争取这样一个名额,就专业不同打分标准不同与系主任深谈保研规则的正当性。结果就对实验班所有人大三一年的成绩进行了重新打分,另外重新由系主任出题,全院考试,根据这次“最终”的考试确定谁有保研资格。
所以,遍布在全国参加各地高校保研面试的同学们匆忙赶回,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次考试有何深意,还以为学院在毕业前送给学生们的一份独特“记忆”。试题毫无悬念是实验班大一就学过的知识,那场考试下来,惨不忍睹。实验班的排名,前三名没有动,后面来了个大换血,而刚刚好Y同学有保研资格;普通班的同学,原来有保研资格且拿到接收函的现在被告知因为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不合格,被撤销了保研资格。
S同学拿到两所大学的接收函,那段时间她奔波在南北两座城,身心俱疲,中途还要回校应付这临时增设的一场考试。她在面试结束后返校的途中,收到保研资格被取消的消息,当时已经没有反应的力气了。Z同学不甘心,想他大学期间如此优秀,眼看着就要去心仪的高校读研,却被告知无可能了。他去院长办公室说明情况、讨还公道的时候,我亲见院长不耐烦地摆手要他离去,那时候的他该多么无助。面临毕业的二十出头的青年,他要怎么成熟才能妥当处理这种问题,那未来就在面前,却像远隔千里般无可触摸。现在每次看到他发出的深夜加班图片中的啤酒肚,发胖的身材,我都会想那时候他如果保研成功,会不会有所不同。
我们的系主任大概只是想着怎么完美地通过规则的力量让Y如愿以偿,却是没有看到S和Z的梦想是如何让他的一个有失偏颇的决策摧毁在萌芽时分。
在一些人那里,我们就只是个名字而已,当然,有些人在我们这儿也只是个名字罢了。这名字背后鲜活的人却是被隐匿了,他们的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连带着被忽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