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下去了,不是情绪上的发泄,而是真的不想写。不是没有可说的,而是说来说去其实都一样。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大概就是这样。
道确实简单,如果要总结,我觉得不会超过三点,三生万物。道又确实很难,简单到人人都懂,没人做得到。做得到的也仅仅是部分做到,在人世间,总会被俗事和情感干扰牵绊,走着走着就会变形走样。
幸好,人生是用来悟道的,整个人生都是在干这件事,悟道,触到,均已得道,用一生能悟道都已经很好了。
看山还是山,但已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最近在安安静静不太好意思张扬的干一件事,邀请会员。原本对这件事非常佛系,打小脸皮薄,干不了求人的事儿,哪怕这件事明明是送钱和对对方有好处,一想到自己还是得到了好处,仿佛就很理亏似的。
直接表现是给新人发消息总恨不能低到尘埃,需要努力克制才能勉强表现的不卑不亢。
经故乡记忆老师邀请讲了节课似乎悟到点什么,帮助别人让更多人能体会到这里的好,原本就是件开心的事情,扯些有的没的没有必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带我入门的齐老师又心有灵犀的给我发了邀请话术,这冥冥中的巧合就让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是,以上都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一个现象和一个有趣的call back。
有想象过邀请会比较尴尬,没想到会这么尴尬。
按照简书规则,未互关用户,每天只有五次机会,发完就需要间隔至少五小时好像。这五个机会本就珍贵,发了基本上石沉大海。有回应的大约也就10%。而这仅有的10%,一身正气坦然拒绝的占大多数。人说的理直气壮,来简书是写文的,不屑会员这种规则。其中,又有一半儿送了贝没了回音、送了年度贝没了回应,或者开过会员但早已忘记……
我没和其他合伙人交流,但我猜我能遇到的,应该也是大家都遇到过的。
对于大家的反应,只觉无比正常。因为当年的我就是这个版本,于是也就更加感谢想两年前被齐老师忽悠成会员的时候。
自问我要是遇到我这款是绝对不会纠缠,直接跳过的。一身正气拒绝就是我的正常反应,齐老师也不着急,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跟我发简信,时不时给我的文点个赞。推一些鹏哥手记的科普文给我,全然不管我满眼的嫌弃。
想来当初我来简书就是为了找个树洞写点碎碎念,谁想做那些俗气赚钱的事情啊。但最后,我还是掉进了钱眼里,在齐老师不间断的温柔攻势下,我接受了会员,成为了合伙人,然后快速冲到300W。
如果没有齐老师苦口婆心以月为单位影响感召,我是万万不可能在一个写作平台投入这么多的。所以被大家断然拒绝,我既是无比理解,又只能庆幸当初遇到的是齐老师。
例行上价值,作为一个过来人和一个合伙人,客观的说,平台赋予合伙人物质奖励完全是应该的。每每被拒绝,被无视,被漠然的时候,就觉得这些默默为简书拉新的合伙人们简直伟大。这个词用的毫不夸张,这工作如果是交给全职工作人员来做,绝不会做到如此有温度和效率,因为送会员容易,真正让得到会员的人留在简书,爱上简书,简直不要太难。
这一场我个人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轮回,在简书如此,人生里也一样。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解】
至高至大的德行的形态,应该遵从“道”的意义。“道”这个物质很难讲得清楚,它是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虽然恍恍惚惚,但是其中有某些能够看到的形象;虽然恍恍惚惚,但其中的确存在某些物质。它看似迷离且深不可测,但其中有一些极其微小的气的存在。这些精微的气非常纯真,这些纯真之气是可以相信并验证的。
从当今上溯到远古,它的名字从未泯灭,依据它,才可以更好地审视万物的初始。我是如何了解世间万物最开始的状态的呢?靠的就是这些,也就是一直所讲述的“道”。其实从第一章开始,老子就提出“道”是宇宙的本源,但究竟“道”是精神还是物质,这也无法考证,无从究问。
老子将“道”说得无形无实、无状无象、恍恍惚惚,但又确实存在,而世间万物,包括价值观的产生都是“道”孕育的,所以这里说“德”应该遵循“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