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69062/4fb39c0fac3d3a5e.jpg)
①入水才能浮起。人体密度略大于水,约为1020-1060kg/m³。
以前以为学会了游泳,头部就像鸭子一样露出水面,用水掌或脚掌拔清波就可以行进了。进了水才发现,只有你全部身体在水中且体积最大时,浮力才最大你才会浮起来。手或头露出来,浮力减小,你就会下沉。所以落水后切勿乱扑腾,企图抓什么所谓的救命稻草,扑腾越凶,沉得越快。
②水中呼息是个技术活。
在陆地上呼吸,随时可以。在水中呼吸,次次都是深呼吸。而且呼要呼尽,吸要吸足,绝对不能含含糊糊(呼呼)。身体的动作要与呼吸紧密配合,这口没呼吸好调整姿态准备下一口,任何的慌乱都会让你把水喝饱。也有头不用入手的泳姿,但教练不教,也不知道为什么。估计是没有难度,或者难度极高。
③模仿不简单。
都说创新总是太难,模仿简单。其实不然!人类模仿青蛙游泳,可姿势远没有青蛙的轻灵与悠然。青蛙很好的利用了水面的张力,朝天的眼睛无需累赘的泳镜,看看人家那弹力十足的后腿……模仿人家划个水都这么难,要模仿青蛙捕个食,估计早饿灭绝了。
④没呛过水就学会游泳的人,还没出生。
在水里,你只能控制好体态找时间呼吸,难免节奏乱的时候喝口水。放心,无论是大海还是池塘,即便是游泳池里的水你也喝不干。据说泳池里益生菌多,微量元素不少。不管高矮胖瘦,你的密度和水差不多,相信这句话:肚皮一鼓,必定上浮。
⑤生活需要口诀。蛙泳也是。
蛙泳的腿上动作是:收翻蹬夹。有点像皮包公司的作派:收钱摆谱、翻脸神速、蹬腿迅速、夹包跑路。蛙泳手上也分为四个动作:分水、抱水、夹肘、前伸。这个有点像年轻的时候花钱:
钱款已发分头去花,
剩下不多抱团取暖,
余额不足捉襟见肘,
弹尽粮绝前伸去借。
⑥看着都说容易,学着感觉容易,半会感觉不易,学会都说easy。
看人家游,那叫一个轻松;听教练讲,就是这么简单;自己下水,咋就这么的难?据说这是所有初学者的感慨。我就纳了闷了,为什么人们一旦学会了就改口了?有点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的哲味。
⑦游泳会让你感到绝望,但不会让你真正绝望。
在陆地上,我们想象我们可以像鸟一样飞。但在水里,你只希望自己能够正常的走。当你的行进靠反作用力而不是摩擦力的时候,进退都很艰难。你只有一口一口的呼吸,尽量的利用每一次前进的洋流将你带近目标。只有周而复始的重复和不断调整的体态,一波随一波的前进。这种感觉,像极了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
⑧技不压身,学会一件技能总是好的。
也有人不这么认为!理由是据说淹死的会游泳的居多。但这是个伪命题,不去水里肯定不了溺水的数据,但会出现在其他的数据里面。比如闲死。
⑨学蛙泳第六天,发了个视频号,诌了下面一首诗:
学蛙游泳池水中,扑腾扑腾向前冲。
仓惶出头深深吸,胡乱蹬水渐渐沉。
收翻蹬夹腿发力,分收抱伸手做功。
学得蛙师戏水技,定去江海访龙宫。
10、浮沉皆不宜。
浮在水里不容易,其实想沉下去也不是那么简单。学习七天,二十五米的泳池可以游个单程了,在水里蹬腿后感觉浮起时摆来摆去,好像咸鱼要翻身肚皮要朝上。动作还不连贯,呼吸和动作缺乏有效的配合,水的亲和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似乎要学会了,但对大海却是越来越畏惧了。
11、老婆呛水心得:
第一次接触是98年上师范的时候,我们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走出小县城来到省城三年的我,在那个年代,实在不好意思大庭广众之下穿泳装,所以各种理由不上课,学期末考试制度一米10分,满分100分,我一口气纸上谈兵游了好久,是呛了水被老师从水里捞出来的,我认为自己60分没有问题,那次考试20分,体育第一次考试不及格,后田径补考通过。
现在南方生活,水多,我担心不会游泳诸多不便,于是开始再次学习游泳,第六节课后,我潇洒的游入了深水区,教练看我还可以,让我自由发挥,结果呛水很久,救上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快死了[捂脸][捂脸][捂脸]有点怕水了,克服恐惧之后,又来了,结果第八节课又因为动作不熟悉沉水底了,幸亏教练时刻关注,一根竹竿捞了出来[捂脸][捂脸][捂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