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四十二章经》
遇上你,并非我之所愿。既已遇上,就请你点一盏灯来,为孤照亮这丛锦绣地狱。
而此时,有鹤飞来,绕梁而歌。
很难回答《鹤唳华亭》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确实很佩服作者文笔,知识渊博又很耐心、仔细,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了解,在当今的古言网文中确实难得一见。
说谋权又太过理想,说情爱又太过晦涩,说悲剧又让人觉得顺理成章,看完全文,放下书,只得叹一口气,说一声"本该如此。"
本该如此。
书中阿宝和定权的爱情只能如此。
两个人都是骄傲不肯说破的人,都没有把爱情当成是生活唯一的追逐,但是两人偏偏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彼此的人,于是宫草春生,情谊滋长。
文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定权将阿宝放逐冷宫三年后的相遇,那个冲动又撩人的夜晚。
三年里,他没有忘记她。她也知道,所以一直等着那一天。
结局更不用说了。定权那段给孩子的留言真是让我泪目,阿宝的回答也堪称范本。
如果要我评价萧定权,可能再也没有阿宝那句"他的父亲,是一个软弱的君主。是一个清洁,正直,刚强的人。是一个小怯而有大勇的人。"更加贴合了。
而定权的结局也本该如此。
很多人都气定权在长州放弃,害得小顾将军白费心血,最后自杀而亡。可是如果那个人是定权,他就一定会放弃。因为他所有的狡诈谋权,只是为了让自己保住位置活下去。面对天下苍生,他又是那一副不甘不忍的儒生心肠。
顺便提一下定权的放弃确实很可惜,他的背后不仅是一个小顾将军,还有为他而死的老师。只是成王败寇,本该如此。
看这本书最大的心凉不是因为"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而是皇帝与定权,定权对自己儿子,这三代人体现出的"爱无力"。父母给予我们的,最终我们都会倾洒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皇帝带给定权的,是莫名其妙的仇恨和猜忌。而定权带给他的孩子的,也是冷漠,永远的冷漠。
最后再讲一下结局。
"可待。"
大概所有可待,都只能成追忆吧。
看《鹤唳华亭》的时候一直在听张敬轩的《春秋》,里面有一句"春秋只载憾事,如果爱你欠意义,这眼泪,无从安置"。定权最后的结局是埋葬西园,不入庙,不留墓。史书上的他,一定是一句"废太子"概过。更别提阿宝了。
风雪半生,能遇上一心人,亦是幸事,即便是在那春光不能见,春风不能度的所在。
不会有人知道这两个人之间有过这样美丽的约定。
又记:
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巧妙的契合了我心中《鹤唳华亭》的首尾,由春始,由春尽。他曾经把手执笔教她习字,窗外风恬日暖,纵使后来楼阁已空,佳人不再,他和她也不会被遗忘。
他和她一起期待过的江山和春光依旧好。
江山为证,不争朝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