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的救赎

作者: 打盹的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0-11-19 10:18 被阅读0次

    十.一 假期结束,送孩子返校住读。当送至巴士小站,看着孩子独自用略显稚嫩的双臂提起沉重宽大的行李箱上车离去的刹那。心脏瞬间莫名的颤栗......记忆的深坑中飘出了龙应台《目送》中的那段文字:“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路的转角,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

    儿子今年秋季也开始上高中了,由于学校离家有5、60公里的距离,出于各种考虑,还是让他住校学习。自然父与子的见面变得稀少,也因此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显得弥足珍贵。孩子不在家的日子里,往常挂在嘴边的“大头仔,小赤佬”的呼喊声,也仿如水蒸气般凭空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空荡感来的仿佛有些突兀,让我顿感无措。原本晚饭后,在孩子作业时为他准备些许水果,顺便给他讲一两个笑话,舒缓一下他的情绪,并给他温热一下安睡牛奶,这几步都省去了。细微而明显的变化没有让我感觉到轻松,更多的是并不大的家百般的空寂。

    诚然多年前就已经做好了孩子长大后迟早要离自己而去的准备,去探索和寻觅属于他自己的维度和空间,但当这一天真切的来临之际,传统文化内核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牵绊,依旧让我忐忑不已。那根一头拽在父母手中的丝线是那样的冗长和沉重,而线的另一头孩子或许早有了想挣脱的欣然和愉悦?现在不是收放的问题,只是慢慢放还是放快点的纠结,也正是这份揪心和无状。让我真正想明白了20年前我第一次出远门工作时,同样在车站,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自个儿注意,平时性格坚韧的母亲也是泪眼满眶。当时我还颇为好笑并调侃一句:“阿妈,你儿子又不是上战场,不回来了,不就是一次出门工作吗?”当时我清楚记得母亲转过头擦了眼泪。但我心里还是喃喃着:不就几个月吗?老妈干嘛这么激动?此刻终于顿悟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重来也决然不会一模一样,然则大千世界里,我们的人生都会经历一样的角色,比如人家的孩子,人家的父母............而在角色的转换中,亘久不褪色的惟有爱。

    清寂是一种静、是一种荒凉、更是一种无声的殇。四十的豁然就是让自己伫立在车站品味秋天的萧瑟?品味别离和期望之间的晃荡?我想那不该是四十不惑后的救赎。有人用比较现代感的文字解读不惑之年:追求过,放弃过;奋进过,颓废过;天真过,也世故过;肤浅过,更深刻过,一切知觉终将在重复中变得麻木,快乐最大的天敌是重复,重播快乐导致索然无味,同样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的体验据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弱,得以沉淀的或许就是平静的感悟。看来一份不求可得,不求可取,平和的心态是中年的一张良方。

    人到中年唯心独醉,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学会用略显粗犷的手掌抚平岁月的酸楚和不甘,学会用布满鱼尾纹的脸庞给褶皱一个会心的微笑,学会用牛角梳精心打理已经略显稀疏的头发.....这一切为的只是释怀流年的风霜和岁月的印迹。

    俗话讲: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是诗、那中年应该是小说。但仔细端详着镜子中的自己,摇头晃脑一番,四十岁的中年历程更应该是一部影片,一部《肖申克的救赎》 ,而自己就像里面的主人公安迪,虽然明白身陷囹圄,或许一辈子无法逾越樊笼,但依然对自由的生活充满期冀,并设定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完成心愿。安迪用了20年来救赎自己的身体和证明了自己的灵魂。故我们也不该放弃和颓唐,除了平静心态的良方也需要一份澎湃的情绪作为药引。试着用残存的年轮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推动着完善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来救赎自己救赎灵魂,四十岁,我们正在路上...............

    注:送给本月就将年满40的自己和即将40 的同志们,愿大家一起在人生的大道上迈步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十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yk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