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水壶烧水,准备泡杯红茶,或者咖啡。这几乎已经成了习惯。喝好了,感觉舒服了,才会打开电脑认真做事。
我独自一人,沉默着不发一言,轻脚慢步,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接自来水,按电磁炉的按钮,等待水开,清洗杯子,取茶叶。当我慢条斯理地做着这些事的时候,大脑的思考已经开始。
双手在做着琐事,眼睛却是向内探索的,在一种寂静迷离的状态中,抵达灵魂的深处,寻求思想的对话。
我穿着一件烟灰色棉布T恤,姜黄色短裙。这是我还能穿的为数不多的几套衣服之一。自从有意识地坚持运动、克制饮食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很多衣服都不再合身。
待秋意再浓些,可以补充新衣。
对。秋。几天前,我在一条两边长满银杏树,浓荫密布的小路上闲走。突然,一片银杏树的叶子,就在我的正前方慢悠悠地飘落。
去年的秋天,我是那么认真地观察过银杏树的叶子,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美好情感描绘过它。再次邂逅,它是否依然是它?若它没变,那么我呢,是否还是那时的我?
我不是有意故作高深。我只是很突然地想起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的一段文字:生活的规律就是这样,它通过极其细微而又从不间断的工程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通过无数微小得使我难以觉察的变化,生活几乎把我整个儿更新了,因此当我的思想发现它的主人变了时,它已经适应这个新主人——我的新‘我’;它依附的是这个新主人。”
如果有更新发生,我希望它是积极的,向前的。所以,我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坚持做一些可以使自己进步的事,不敢懈怠。
刚旋转开厨房木门的把手,一阵风吹过来,带着一股力道把门推开。风大,却很柔和,带给肌肤凉爽舒适的体验。
将玻璃壶里的剩水倒掉,对着水龙头接点自来水。我不喝过夜水,不喝反复沸腾的水。
我上学时,曾认识一个姓范的小店老板,皮肤黝黑,面庞清瘦,当过军人,做事认真,对家人照顾,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常在曙光初现的清晨,站在一条坑洼不平的、狭窄的街道边的店铺前,守着一个小小的散发着煤烟气味的炉子,等着水开,冲热水。
我经过时,他会用温和的笑容跟我打招呼,并且不只一次地讲这样的话:“小吴啊,我跟你说,我每天早晨都要烧两大瓶热水,从来不喝过夜水。多少年都是这样。”语气很骄傲,显然他对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原则与自律很满意。我那时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对于一切健康向上的观念与能量,都会不由自主吸收。
家里最初有个饮水机,我嫌它反复加热,扔了。买了一个气压出水的保温壶。喝茶,冲咖啡,为了口感,需要现喝现烧。所以,保温壶也束之高阁了。
听到开水沸腾的咝咝声,我并没有挪动脚步。
我站在那里,靠着厨房的门,安静地感受着风来风往,看阳台上晾晒的轻衫薄裙、棉质浴巾被清风吹成一个个舞动的风帆。
阳光明媚。雨水充沛。随处可见的茂盛的绿植里,有木槿花梦幻般的粉色身影。凉爽的空气中,有泥土湿润的清香。这是八月。南方的八月。
(文章写于2020年8月12日)
注: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