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1)
问:人需要变成感知体吗?
答:人本身就是感知体,是从生命体回到感知体,不是变成感知体,生命体就是感知体,只是释义不同,存在的原理和立场就不同,显示着人的两种存在形态。
问:生命体和感知体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生命体以生命为中心,感知体以感知为中心,以生命为中心是独立的内在的与其他事物不相关的存在,而以感知为中心与一切存在事物是相互的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存在关系,后者的存在是外在的。
问:人的生命设置了哪些界限?感知如何破除这些界限?
答:人与人的生命界限分明,可各自为生互不相关,也可你死我活,利害攸关;感知原理决定感知体是在与感知对象的相互运动中存在的,所以,感知体的存在内容在对象,感知的存在必须由主体和对象共同完成,否则,存在不成立,在这种感知法则下,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生命之间的关系,而是组成感知存在的相互关系,因此人与人不再有界限。
问:感知存在取消了生命存在发生的所有问题吗?
答:生存逻辑下发生的问题不会出现在感知存在中,因为逻辑模式不同,存在形态完全不一样,所以两套存在逻辑遭遇的问题不会交换发生,犹如岸上的生物不会发生水中生物遭遇的问题一样。
问:生命要获取食物和能量才能生存,感知存在如何取消这个问题?
答:食物与能量在感知存在有不同的意义:食物能量是维持感知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将由社会及他人来保证感知体的运行,因为任何感知体(人)的存在都和全社会和他人的整体利益相关,所以,个人只会注重众多感知内容中的一项内容——"食感"即味感,而以粮食能量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则由社会和他人来管理,这种管理完全运行在理性之中,因而感知存在没有粮食分配问题产生。
问:感知的范围?
答:在可感知以内,不可感知就是边界。
问:感知的规则?
答:加入人的感知因素的自然规则,不是人们现行认识的"自然规则",现行规则忽略了人的感知因素,终将被放弃。
问:怎么加入感知因素?
答:薛定谔的猫就加入了观测者的因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空、质不可分割,就没有观测者(人)的因素,人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就没有加入人的感知因素。
问:加入感知因素的意义是什么?
答:事物不再是客观的独立的存在,是与感知者(观测者)共同的并且互动的整体性存在。
问:整体存在与独立存在有什么不同吗?
答:整体存在不可分割,人与事物是一体的存在;独立存在各方不相干,处于利用状态或对立、冲突状态。
问:我们现在和事物处于什么状态?
答:处于利用状态或对立、冲突状态。
问:能改变这种状态吗?
答:能,用感知主义理论来看待世界和把握世界。
问:感知主义理论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吗?
答:不能,它不是生存理念下的解决方案。
问:那它有什么实用价值?
答:它绝不实用,它是不同于现行生存竞争逻辑模式的另一套感知存在逻辑模式,提供给人另一种存在方式。
问:生存方式可以更改吗?
答:必须更改,因为其漏洞百出,难以为继,这是人类一开始被动和盲目选择的初级存在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问:更改有方案吗?
答:感知主义理论就是人类存在模式的更改方案。
问:这套理论方案可行吗?
答:它的可行性将得到人们的检验。
问:你认为人类会采用感知主义理论方案?
答:除了现行逻辑模式,人类至今没有第二套逻辑模式,感知逻辑模式是人类唯一可行的选择,否则,没有选择。
问:人们会不会不理睬感知主义理论?
答:还是那句话:从此处离开,将从别处回来。
问:人类必须在生存与感知之间做选择么?
答:在感知理论未出世之前,人没有选择,在这以后,人有了选择。
问:人为什么非得选择感知存在模式?
答:人一旦了解感知原理和相关逻辑模式,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问:人人都在感知吗?
答:当然,不感知就是已经死亡。
问:感知需要什么条件?
答:感知运动的条件是:感知体——生命与被感知体——物质依据感知规则作感知运动。
问:人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在感知?
答:因为人无法不感知,所以默认和忽略了感知行为,感知是一切存在的方式,无感知,不存在。(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