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子路问他的老师孔子:“是不是听到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去做呢?”孔子回答说:“不行,因为你家中有父亲和哥哥需要你,你应该先问问他们的意见。”
没多久,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来求问孔子:“老师,是不是听到一件好的事情就可以去做呢?”孔子说:“不错,听到一件好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这是很好的。”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知道了老师对同一问题的完全不同回答,便问孔子这其中的缘由。
然后孔子告诉他说:“冉的性格谦让柔和,所以我就鼓励他勇敢向前;子路平时鲁莽,所以应该让他有所顾虑,不要贸然行动。”
显然公西华得到了答案,老师这是在因材施教,每个人的脾气和性格不同,所以对待同一件事情所做的选择也应该不一样。
这就相当于金子和玉都需要打磨,但肯定不能以同一种方式打磨。
这和现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截然不同,现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准则。长期受这种教育的人也会以同一种眼光要求别人,如果别人没有按他的要求去做,他就会立刻表现出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愤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