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系列文《90后的婚恋观》纯属偶然,自己家孩子就是典型的90后,她的同学、朋友也都在奔三或者已经是三十整的路上,可是结婚成家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还在选择与被选择着。
这批人总体分为两部分:
结婚族
不婚族
于是我就想用文字记录一下这个群体的婚恋观,当时的设想就是:一个章节一个故事,代表一类人,大概15个章节3万多字就完事了。
根据手头的素材,自然先记录结婚族,他们结婚的理由多种多样,有因为爱而结婚生子的,也有觉得年龄到了那就结婚吧,还有的是通过婚姻少奋斗几年的,也有的是被催婚催生弄得害怕的一部分人。
不婚的理由也有很多,比如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还有就是经济条件不许可想结婚而接不上的,自然也不乏恐婚的一类人。
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记录着,让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是文章发布后,有年轻的文友给我留言:抒发了他们的婚恋观念,又间接给我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一个章节。
如今已经写到35章了,竟然还没有写完,不同的婚恋观念时不时蹦出来,让我继续推进。
写了这么多系列文我才发现:
刚开始写的时候,感觉内心里就那么一根线,顺着这根线书写的时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的主干上会不同程度生出很多枝条,每一根枝条又是一个小故事。
无论是系列文还是故事文,刚动笔的时候觉得内容很少,可是一旦开笔思绪仿佛不受控制,素材就在脑海里漂浮不定,很想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可是捕捉的速度越快,后面的素材闪现的更快。
就比如最近我在当老漂,也见证了许多北漂一族,用《北漂族》记录的时候,本来想记录一下年轻一代人在北京打拼的经历,还有给子女帮忙的老漂们。
可是真正当了老漂族以后,才真实地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北漂的群体——中年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背景离乡。
再继续观察,竟然又发现了回笼漂一族:觉得北京生活压力大,逃离北京回到县城生活,可是故乡按放不下灵魂,权衡利弊又回到北京漂着。
就这样《北漂族》能记录的就成了四类人群,每一个群体都在奋斗着、忙碌着、享受着和适应着。
由此可见,不论我们书写那个题材,都不要给自己提前设限制,没准书写的过程中会发现要写的内容很多,种类也不一样,那就细心甑选,慢慢记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