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4个月的时间,曾经试图提笔写一些东西,却不知如何开口,没有词能够形容这4个月的情绪,焦躁?惶恐?难受?虚无?怀疑?我不知。至今为止,这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不太清楚,或许是周遭环境的变化,或许是我未曾修复好这种情绪,让它产生、发酵,继而无法自拔;而今这种情绪的消失似乎是有些许的原因。
如果追溯到这种情绪开始产生的时间,大概是1年前,这1年的过程中发疯一样的寻找到能够给我答案的稻草,非理智性的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人给予的意见有用吗?不可否认是所有的建议放置在他人的身上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且是在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下,然而于现在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社会机遇,再放置于我们自身身上是良药吗?
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你向部分人寻求“良药”时,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另外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或许是长辈,或许是受到长辈观念影响的同龄人)以过来者的口吻向你讲述着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生建议是对你好的,这些话题往往包含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生活、工作、婚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会聆听,聆听后会吸收。无疑,不管是你向他人寻求的建议还是他人强制基于你的建议,这些就像医学上的药物作用,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伴随着副作用。在之后的一段生活里面有些建议不断的证明是对的,然而在这种不断的聆听中,我丧失掉了对于自我的判断,乃至于后来我不断的询问,这是我想要的吗?这是我想要成为的人吗?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在一次次的自我审视中,才发现……
不断的试错,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我能不能成为这样一个人? 只有在想和能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去确定。如果这件事情的确定上有困难,先去确定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同时不断的看书看书看书,跟从自己的内心。
极强的行动力,成为一个行动派。思考对于一个人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想1天的时间,什么都不用去做,因为我们在做的时候会产生时间成本、资源成本以及劳动成本等方面的阻力,玩手机一小时相比于看书一小时容易多了,而缺乏行动引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连续的刷手机,不断的产生负面情绪,不断的陷入这种情绪中再刷手机。不论是寻找方向还是方向确定后的执行都需要极强的行动力。
做好某个时空中的唯一角色。去年将《我的前半生》全部看完,不管是唐晶的衣品还是婚姻的道理,没有记住很多,唯独只是记住了一句贺函说的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你在某一个时空里面只有一种角色,所以你只需要把你的在这个时空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就可以了”,然而这个也是生活中最难的,将工作的情绪带入生活,将生活的情绪带入工作,将对于他人的愤怒迁怒于另外一个人,虽然很难,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告诉自己这句话,继而做好某个时空中的事情就好了,好好经营生活,好好工作。
迷茫、困惑等所有的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试图去确定自己的方向,用行动力及情绪控制能力去克服这些低谷的情绪,越做越开阔。
希望你我在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能够不让情绪腐烂、发臭,而我们的心依旧可以一直年轻,从未老去。
—2018.04.20 晴 李小再
这是我在简书的第11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