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给新手语文教师推荐一本书,那么我一定首推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第一次听说管老师的大名,是因为他的作文教学。也买了几本书,但是因为惰性很快地忘之脑后了。再后来就觉得管老师教小学,恐怕读了也于中学无益处。况且“名师”是可以学习却不可模仿的。之所以清楚“名师”学不来,是因为每一个名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普通人望之莫及。而这次因为参与寒假共读,认真拜读了管老师的《一线带班》后,我才知道,原来名师也有普通老师关于成绩的困扰,原来名师也要有日常管理学生的烦恼,原来名师也会被家长责怪……
那我们就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接地气儿吧!
一、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这一点在管老师的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线带班》共有七章,从开始接班,到与家长沟通,如何落实基础,如何抓复习,如何抓考试,甚至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管老师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魏智渊老师曾说过,带班不是控制而是管理。但是对于如何管理,我一直没有理清。在读完管老师的书之后,终于豁然开朗。管老师的卓有成效在三个维度:一是规则清晰简单,抠细节,落实到位;二是激发学生自主,教师负责监督;三是应对方案多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策略。
二、深谙学生心理的资深教师
在管老师的管理体系中,语文小助手、小学霸、小师傅、朗读者等等角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或是班级中语文学习的佼佼者,或是某一项技能的带头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开始学生们都是热情满满,但是时间久了就容易懈怠。那么管老师是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呢?表扬+让事实说话+仪式感。
管老师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在集体表扬,每天要对三四位同学个别表扬,凡是大家做得好了,就拍照表扬,还有奖状表扬,收稿件表扬,小组竞赛表扬等等。
管老师很少长篇大论地教育学生,而是让事实说话。比如对学生作业定下了计分制度,定期让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分数低或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是学生一手的调查,自然可以得出心服口服的结论,不需要老师的唠叨,他们已经明白了按时完成作业的意义。
对于各种语文活动,管老师十分重视仪式感,比如分阵营的比赛,每周总结,输的一方,向赢的一方鞠躬,赢的一方拍照合影,并获得“作业迟交券”。这样的仪式感让每一次的比赛都能达到白热化。
种种措施之下,学生们真是不待扬鞭自奋蹄啊!
三、不想考高分的名师,不是真名师
管老师说,名师带班也有很尴尬的地方,就是往往成绩不如人。是名师不想考高分吗?当然不是,成绩高低与能否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无关,而与能否能够吃透教材、教参有关。管老师吃过这样的亏,所以他也是一手抓应试,一手搞改革。在书中,他不但写清了日常教学如何抓教材,而且专门写了一章如何抓复习。在文章的后记中,管老师写道:“我是不想这样教书的。我却不能不这样教书。”读完深感名师的不易。
总之,管老师的《一线带班》易理解好操作,早读早收获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