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7903/f1b7f39fccba5ecb.jpg)
于漪老师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老作者老朋友了,她的几部重要的语文教育著作《于漪教案选》《语文教学谈艺录》《岁月如歌》等都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于老师也是《语文学习》编辑部的挚友,是深受几代编辑爱戴的师长、前辈,一直呵护着《语文学习》的成长,逆境时给予鼓励,顺境里送来祝福,这份情谊珍藏在我们心间,永远铭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903/ad2779b6acf09090.jpg)
2016年《于漪全集》的出版工作启动,在社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语文学习》编辑部承担了全集的出版工作。这个重大的出版工程让我们既欣喜又紧张。欣喜的是能通过全集的出版表达我们对于漪老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紧张的是如此重要的出版工程一定要做到时间质量双保证,不能有丝毫闪失。
于漪老师是我崇拜的偶像,我参加工作不久就读过于老师的书,被她勤奋执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所感召,所引领。如今,作为一名编辑,能有机会负责这个出版项目,我是幸运幸福的。在研读审校《于漪全集》的过程中,我从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她的责任心、上进心,她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满腔爱,她的家国情怀,她对教育教学的钻研精神,她对青年语文教师的扶持引领……无不让我感动感佩。这个既工作又学习的过程,让我得以经常和于老师作现实与精神上的双重交流,对她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了解。
于老师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她以强大的内心和勇敢的精神度过了人生中一段又一段艰难的岁月。父亲在她十三岁时就离开了人世,留下母亲带着五个孩子艰难度日,最小的妹妹只有一岁多,于漪老师作为长女早早地担负起了家庭的重任,协助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母亲教育她,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勤劳,她把母亲的教导记在心里并终身践行不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于漪老师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她说,在那个国家乱离、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她去学生家里家访,看到很多学生的家里都很贫困,一家几口人就挤在一间房子里,全部家当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她可怜他们,常常流着泪走出学生家。于漪老师总是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总是尽最大的能力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于漪老师慈母般的情怀。
我们既是在出版《于漪全集》,也是在接受于漪老师的谆谆教诲。于漪老师从踏上教师岗位起,就一直奋战在上海基础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来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尤其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基础教育和语文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留下了她深入探索与深刻思考的印记。谈到对语文教育的贡献时,于漪老师谦虚地说,“我对语文的一些思考是时代造就的。”她总是说,当时全国比她优秀的语文教师有很多,只不过她幸运地遇到了“伯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语文教研员发现了她,给她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而自己只是一名不断努力的草根教师,一名始终坚持站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普通老师,她坚持自己的成就都源于时代的造就、教学的需要。
1978年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召开的语文教学座谈会上,许多语文教师出于对“文革”期间“四人帮”摧残教育罪行的义愤,认为中学语文要提高质量再也不能讲思想政治教育了,语文课就是讲语言文字,不谈教育。在上述看法几乎一边倒的情况下,于漪老师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育性,关键在进行什么教育,是否有目的有意识。”于老师勇敢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写了《既教文,又教人》一文,发表在《语文学习》1979年第1期上。于漪老师的观点和阐述一经刊发就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同。
上海“二期课改”酝酿阶段,有人再次提出初中语文三年过关,高中语文只要开拓展型课程就行,于漪老师当时心脏病发作严重,经常住医院,但仍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开始反思语文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在学生成长成人中的作用。她认为:“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它蕴含着民族情结,传承着民族精神,对学生成长、文化素养、人格完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的地位必须争,它不仅是语言文字技能技巧的问题,而且是培育中华文化之根的育人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漪老师研读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书,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入的认识,“语文不能仅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应理解为语言文化”,她的脑海里升起了“人文性”的想法,于老师写了《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一文,发表在《语文学习》1995年第6期上,系统阐述了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903/ad58fa1d6fed10bf.jpg)
上海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曾统计过于漪老师的著述情况,有631篇文章、37部专著,这些构成了8卷21册《于漪全集》的主体内容,涉及语文教育教学、办学理念、学生德育工作、青年教师培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序跋书信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于老师的学术造诣、教育思想、教学成效和成长历程。
2018年9月7日,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彰于漪老师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上海市政府授予于漪老师“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这个奖项实至名归。2018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以三个版的篇幅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于漪老师位列其中。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获奖,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界代表。
我们向敬爱的于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祝愿于老师幸福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