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印象笔记时,发现很多当时收藏的文章一直都没有打开看,还有很多文章明显已经过时了,还有一些文章的主题都是重复的,而这些笔记占用着大量空间,于是果断删除,断舍离。删除完这些无效的笔记后,心情顿时很好。
事后,分析原因,这是极简主义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的大脑带宽有限,曾经有一项研究指出,大脑在同一时间关注的事情不能超过7件。超过大脑的带宽之后,这些事情就会对大脑造成负担,占用了大量的资源,效率就会下降。就像我们的电脑,假如我们同时打开很多网页,而且还播放着视频,再开着游戏,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电脑不仅卡的不行,而且发热很严重,甚至很快就会彻底死机。
其实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占用的资源太多,会对我们的认知造成负担,让我们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掌握,进而导致我们很焦虑。电脑死机了可以重启,我们的大脑却没有这个功能,我们要正确的使用大脑,要明确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存储信息的。
所以,我们该怎么做呢?那就是建立退出机制,定期清理我们的大脑带宽,让大脑轻松高效运转,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其实退出机制的应用很广泛,除了我们学习的知识接收的信息需要建立退出机制,生活中很多方面都需要。比如,企业的裁员也是一种退出机制,是为了保持企业发展必须做的。
那么,具体起来,我们该怎么去建立退出机制呢?下面有几个建议。
1.明确我们的关注方向。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奋斗方向,排除其他不必要的关注点,聚焦自己的目标,在这个领域内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批判性思维,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2.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关注方向之后,我们还要建立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定期检视自己关注的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计划;对照计划,发现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该退出的内容,要毫不犹豫的删除。
3.时刻保持极简主义思维。除了明确关注方向和定期检视问题外,关键的是我们要保持极简主义思维,时刻关注能否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大道往往至简,长期坚持,我们就能养成习惯,去自动的完善退出机制。
以上三点,与您共勉。希望我们都能建立自己的退出机制,取得更大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