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打印
第4篇 初三最后阶段的黑马级备考规划

第4篇 初三最后阶段的黑马级备考规划

作者: 学业规划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13:20 被阅读48次

    更多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干货内容,请关注【进击学神】公众号(lizhongyimath)

    因为帅气的小李老师本身就是初三下学期三个月从中等生学到年级第一的,所以总是对短时间分数暴涨很感兴趣。

    原来在线下带高端一对一的时候也带出过十多个这样的学生,比如15天数学从67到112等,所以一直想研究其中的规律,我相信事出必有因,黑马现象一定有其内在规律,就像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样。

    这几天一直在给我班初三的孩子打电话,了解学习情况,虽然成绩都比之前有了稳步的增长,但是我还是很担忧,因为我知道,这绝不是他们的极限。

    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孩子们初三后期的规划明显不足以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绝大多数就是跟着老师刷题,这样继续下去,不会太差,但也基本无法超出预期,也就是所谓的超常发挥。

    考场突然顿悟的概率是极低的,超常发挥,一定是后期做了什么,只是有些孩子误打误撞方式正确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孩子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是怎么做的,一个人的样本不足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咳咳,但是老师可以,而且是一对一的老师往往观察的更仔细,因为一对一老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便是与孩子保持思维同步,帅气的小李老师比较幸运,一对一带过的孩子也有九十多个了,样本量还不够大,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现在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初三的孩子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复习规划的,但好在知道跟着老师走准没错,所以绝大多数孩子正在刷题,各种模拟题,用来积累经验,总是害怕有什么题型做不到,或者别人刷了我没刷,没有安全感。

    我不觉得刷题是错的,刷总比不刷好,整体来说刷题与成绩还是正相关的,因为很多同学除了刷题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所以只能埋头苦刷。

    但是我不赞成盲目刷题,刷题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刷题之后的反思是实践反哺理论体系的过程,再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刷题的威力才可以最大化,之前没有体系框架,作用不大,因为无处填充

    这里普及一个我自己总结的学习规律,就是先搭建知识体系再添枝加叶,还是先把知识散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组建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让孩子先见“森林”,还是先见“树”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选择前者。“先见林”,能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这时孩子就会有追求细节的好奇心,想要冲进森林看看都有什么好玩的;

    “先见树”的模式对耐力有极高的要求,不少学生已经在既漫长又重于树的细节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而半途而废,因而错过了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

    一个是主动吸收的过程,一个是吃饱了填塞的过程,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顺人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才能高。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刷题高效的基础便是事先是有理论体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孩子是没有这个概念,知识还是处于散点状的,继续刷题,只不过是散点越来越多罢了。

    知识的学习大体有四个层次,点、线、面、体,达到第三个层次就实现了所谓的知识系统化了,这是很多孩子不重视的,也没有构建起来。

    为什呢,有两个原因:

    (下面是针对普遍现象,小概率群体不在统计内)

    1.第一点其实和老师的知识结构有关,咱们国家的特色是高考最高分去外企,接下来是进大型国企,然后是事业编,然后是优秀的私企。

    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导致,师范生从高考的时候就是相对失败的一批,就业时又是相对弱势的一批,慢慢就都流入了教师队伍。

    大家可能会问,那帅气的小李老师怎么来当老师了呢,这里注意一点,我们是向往自由的,对教育有自己的经验,有自己的见解的,自然不喜欢体制的       束缚其实在体制里我这种人肯定混不下去

    高考后我班只有倒数三名现在去了体制内学校,两个是父亲本就是母校的老师,一个是凭实力和财力考进去的,现在已经是高三的班主任(高考比我低100分左右),交流过怎么带班,曰:多做题,做多了自然就会了!哦买嘎!。

    所以现在学校老师多数是当初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思维的深度并达不到能将知识体系化,结构化的层面,那为什么孩子老师现在又如此厉害呢?

    BINGO ! 您猜对了,刷题刷的,刷了很多年的题,慢慢刷出了体系,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先见“树”,再见“林”的过程,这是工作,要养家的,自然还是很有动力刷题的。

    所以很多老师坚信:刷题,一定可以刷出来,自己就是这么做的,其实忽略了一点,孩子只有一年时间,六科,里外一算就是二三十倍的差距,怎么能刷的出来。

    2.第二点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是咱们一个孩子,老师要找到对所有孩子都有效果的方式,而不是对某个孩子有奇效而对其他孩子无效的方式。

    就像是高考制度一样,谁都知道问题很大,但是这至少保证人人机会均等,对谁都是一样的,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有收获,但是国家不可能针对具体的孩子给出具体的发展路径。

    所以刷题是非常好的能够让全班孩子都获益的过程,但并不能让每个孩子达到最优化,70%就很不错了,这肯定不怪他们,而是由身份性质决定的。

    老师就是要把全班的的成绩最大化,把最好的学生最优化(一个顶十个),老师一定是善的,但也确实不是神,谁都照顾到。

    咱们再来看一下刷题是为了什么,BINGO,您又答对了,刷题是为了见更多的题型,刷题的好处在哪里呢?

    就是从海量的题中找到我不会的,找到我没见过的,那就注定100分的题,其实只有5%-20%是我没见过,或者错了的,我要把它消灭掉,这样我的盲点就在不断的缩小。

    总结一下,刷题,5%-20%是有效的,80%-95%是之前就会了的,也就是说80%-95%的时间我都在重复已经会了的,都是在进行错题的筛选工作这部分时间消耗其实意义并不大,但却占有极大比重。

    那么,咱们在前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直都在筛选吗,咱们有大量的错题呀,干嘛还要在这么宝贵的时间去刷新的题,得不偿失啊,如果咱们直接把之前的错题都好好理解透,巩固好,实际效率就是5-20倍的差距,同样的时间自然吊打刷新题的同学。

    现在咱们把知识体系和刷错题两个理念结合一下不难总结出一个十分高效的中考前复习规划:

    先把书本、课堂笔记的知识好好理顺一下,有一个对初中所有知识点的整体架构。

    标准是什么呢,以物理为例。

    闭眼可想出初中物理所有模块——如力热声光电等——针对力学,又分为基础概念,几个定律,受力分析意识——具体说又包含压强浮力杠杆滑轮简单机械——再具体浮力又包含两个公式三种算法九大题型十八种陷阱。各科类似,这一步做好之后自己就有了体系。

    接下来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完善体系的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便是做题找到知识盲点,前文已论述过,之前的错题绝对是自己盲点最集中的地方,比刷新题的效率要高5-20倍。

    所以果断把之前的所有错题找出来,有些孩子之前不听话,到现在还没有错题本,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没有错题本现在就把之前的所有练习册,所有考试卷找出来,逐一研修。

    注意,我说的是研修,研读修炼,融于体系,如果只是又做了一遍,效果至少减半,因为孩子很可能并没有走心。

    什么标准呢,看错题,最重要的不是看一遍,也不是做一遍,而是回到当初的那个情景,分析透当初为什么错了,我怎么避免以后再错。

    这种坑是否可能出现在其他的知识点上,也就是是否能总结出这是一类错题,找出是由于思维方式、心态、环境、记忆等哪个因素导致,是否是自己知识结构缺陷引起的可能作用于其他知识点、其他学科的问题。

    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思维优化的过程,如果细化到这个深度,就解决了一大类问题,效率根本不是刷题能比的。

    “初极狭,才通人,夹岸复十步,豁然开朗”,有这个感觉,说明进入状态了,然后就疯狂的吸收,成绩会提升特别快,这是标准,逆袭的标准,绝大多数孩子第九步就放弃了。

    体系构建起来了,高效的错题也丰富了知识结构,优化了思维,接下来干什么?BINGO,抢答成功,要练心态了,要练感觉了,找几套当地的中考题模拟一下,找找感觉。

    心态可以影响几十分,涉及到平和的心境、平稳的思维、思维活跃度,结构思考力等等,内容很多,不在此展开。

    总结一下,从现在开始到中考之前,按照40天计算(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前10天按照上面的标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中间15天总结反思错题填充知识体系,最后5天再过一遍教材和讲义,避免忘了知识点。

    其实真正刷题的时间是过去的一个月,但是学校在下面这段时间一定还会组织大量的刷题行为,如果同步进行可以承受的话也挺好,如果不能,错题是一定要反思的。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我们都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是有惯性的,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其实对我们的生活,比如行为惰性,对孩子的学习,比如思维惰性,都是适用的。

    这段时间切记,刷题可能会慢慢刷出机械做题的状态,一看到题直接写过程算答案,感觉很好,刷到这样的程度对中下等生是好事儿,但是对中上等却不是

    因为刷出了惯性,孩子看到一个题首先想到的是我有没有刷过,套用哪个模型,如果检索一下大脑发现从没见过,孩子就蒙了,因为已经习惯套规律题型,不习惯探索了。

    惯性会让孩子的思维按照原来的套路走,陷入经验陷阱,而中考一定会有创新题、没见过的题型,如果平时不注意,很难在考试一瞬间改变状态。

    有人说哲学的博士,要先把自己学疯,再把自己拉回尘世,道理类似。刷题,要刷的进去,走的出来,不被经验束缚,才能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见解。


    有关孩子学习上的疑问与困惑,可以添加我私人微信:jinjixueshen01详细交流,说明在简书上看见的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4篇 初三最后阶段的黑马级备考规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vc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