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妈妈家,妈妈会把村里的新闻一个接一个讲给我们听:谁谁的妈妈两个孩子轮着住,可是不喜欢去呀,哪儿也不如自家好;谁谁的爸爸不喜欢住敬老院,条件再好也不习惯,早早就跑回家了;你二大妈太可怜了,儿女上班忙,也不能常来看看她……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今后该如何照顾他们?父母心中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次回家带给父母的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多彩的水果和蔬菜,五谷粉,营养品。带些妈妈喜欢的化妆品,护手油,安全实用的面膜,给爸爸带一本好书,做一个刮痧拔罐保健护理。
在陪妈妈说说话的时候,多捕捉妈妈话里的需求。也许是在思涵系统中成长的原因,也许自己别有用心,每次回家都会收获一两种父母心底深处的心愿。
回家住了一晚上,知道妈妈家夏天太热了,给妈妈按上了空调后,才听妈妈说岁数大了不抗冷也怕热。
妈妈说婶婶都会用智能手机了,我知道妈妈也喜欢,买一个大内存的,流量无限用的手机送给妈妈,高兴得比过年还开心,几天就把所有功能学会了。
在妈妈家吃完饭帮忙洗碗,才感受到妈妈家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可以把骨头冷断,我亲爱的妈妈受了多少凉,给妈妈安上了小型热水器,才一百元多点儿,可以让妈妈时刻用温水洗手。
每每爸爸拉京胡时,我是多么地听不进去呀,虽然爱好音乐,可就是对京剧没感觉。但还是认真地听,专心地听,关键时候还评论上几句,虽然可能说错了,但爸爸还是那么开心。
先后为爸爸买了两把京胡,因为这是作为一位京剧演奏者必须拥有的。
每次回家带着笔记本,给爸爸下载喜欢听的京剧段子,为爸爸买了一台打印机,好听的段子需要正确的谱子相配。
爸爸在动手操作方面不如妈妈,没关系,买一个最简单的播放器,只要像拉电灯线一样,一拉就开,一拉就关,照样可以自己听京戏。
难得爸爸主动打电话告诉要买京胡的琴弦,赶紧拿笔记下,并在手机上定时,生怕忘了。
……
每次回家,看到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的小爱好而忙碌的身影,别提心中有多欣慰了。有一天下午五点钟给妈妈打电话要回家,本来决定先去儿子奶奶家,再去妈妈家,妈妈一听急了,吞吞吐吐地说:“能不能先来我们家,六点钟我和你爸都要去排练呢。初十火爆演出那天,你爸在前面汽车上打大鼓,我在后面打小鼓,我怕耽误了练习。”电话另一端的我高兴不行啦!妈妈终于张嘴说“不”了,你知道吗?妈妈,当你能这样果断地做出决定的时候,是女儿最心安的时候。
妈妈除了打小鼓,还参加了村里舞蹈表演,怕自己学不会,利用新手机把老师的舞蹈动作录像下来,晚上回家对着手机偷偷练习呢!
陪伴有两种:一种是身在家,心在外面;一种是不一定天天在父母身边,但心在家,随时捕捉父母所需,还父母一个开心的精神陪伴,我喜欢与父母心相伴!
现在虽然我们不能天天在一起,但是我可以天天看到妈妈,天天逗妈妈开心,看到一个好笑的视频赶紧发给妈妈乐一下。
“身体陪伴”很重要,“精神陪护”对于老人来说更为重要。
可别小看“精神”二字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老年人就不需要精神的满足了吗?以前我也没有注意到,每次回家看望父母,不是买衣服买吃的买用的就是给钱。
“要不然你们想怎样?难道我们都不去工作,二十四小时在家守着你们吗?”这曾经是多少儿女习惯了的口头禅,我曾经也在心里默默认同。
现在明白了,让老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人生的价值比儿女无聊地陪伴更重。
老人老了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而是内心的充盈。
我慢慢发现,很多时候想要真的释放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子女时刻在身边嘘寒问暖,也不是时刻有保姆跟着,更不是不停地给钱,而是让他们忙碌、充实,让他们找回年轻时的自信和“被需要”感,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自己“没用了”。
朋友们切记!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当我们老了,是依靠自己,还是依靠孩子,或者依靠保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说到底,养老真的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体,靠自己内心的充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