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文重点分析大湾区规划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和证券市场投资机会。
二、 政策梳理
2.1 规划概览
“9+2”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群组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发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四大中心城市
规划纲要确定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其中香港定位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澳门定位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定位国际商贸中心,深圳定位国际创新创意城市。五大战略定位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包括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2.2 规划纲要中涉及旅游行业的政策梳理
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突出旅游行业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并且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三节“构筑休闲湾区”中对大湾区旅游行业发展做出具体指示。大湾区旅游行业总体发展目标是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为了促进港澳与内地旅游行业互联互通,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珠三角地区“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在大湾区旅游观光。并且支持香港为国际城市旅游枢纽及“一程多站”示范核心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澳门成立大湾区城市旅游合作联盟。规划纲要着重对邮轮游艇旅游和滨海旅游做出规划:
在邮轮游艇旅游上,提出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有效实施,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支持澳门与邻近城市探索发展国际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
在滨海旅游上,提出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探索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无居民海岛整岛开发方式,建设贯通潮州到湛江并连接港澳的滨海景观公路,推动形成连通港澳的滨海旅游发展轴线,建设一批滨海特色风情小镇,探索开通澳门与邻近城市、岛屿的旅游路线,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
三、 大湾区建设将推动旅游行业腾飞
3.1 大湾区旅游行业发达,收入主要来自一线城市
大湾区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收入比例达21%,且规模集中在广州、香港、深圳。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旅游总收入达1.1 万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5.4 万亿的21%。从大湾区内城市比较来看,广州、香港、深圳旅游收入规模最大,3 座城市旅游收入规模占大湾区旅游总收入比例达67%,澳门旅游行业虽然发达,但受制于土地面积小,收入规模位居第5。
从旅游收入增速来看,二三线城市增速较快。2017 年,二三线城市惠州、江门旅游收入增速分别达到了21%和20%,澳门、中山、珠海增速也超过了16%,均超过同年全国旅游收入增速15%,香港旅游收入增长比较疲软。
从游客接待人次来看,广州、深圳远超其他城市。2017 年大湾区各城市接待游客数中,广州、深圳接待人次遥遥领先,分别超过了2 亿人次和1 亿人次;香港、澳门和江门、惠州等内地五城市接待游客数量也均在330 万人次以上。大湾区成为与港澳对接的重要门户。广东省接待香港、澳门过夜游客数量从2014 年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4 年的2352 万人次增至2017 年的2501 万人次。
3.2 旅游行业将受益于大湾区经济发展,低线城市潜力更大
旅游行业根本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且旅游行业增长弹性大。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从生存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型,因此往往经济越发达地区,服务产业占比越高,相应的旅游行业往往越发达。因此,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而且在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由于消费结构转型,旅游行业的增速会高于经济整体增速。例如,我国旅游收入与GDP 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强相关,且从2009 年开始旅游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 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3.3 交通互联互通,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
大湾区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破城市边界。在《纲要》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第一节,提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强调: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 小时通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安全便捷换乘换装体系,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大湾区交通便利程度将大幅提高,促进客流量提升。2018 年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铁等大型交通基建的落成,还有将于2019 年6 月开通的虎门二桥,2024 年通车的深中通道,正在建设中的广中江高速、穗莞深城际铁路,以及各城市计划建设的地铁互通项目,都将会给游客出行创造便利,缩减路途时间、通关时间,提高交通的快捷性和舒适性,促进客流量提升。实现“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创新,促进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港珠澳大桥极大缩短了粤港澳之间互联互通的时间,实现了港珠澳“1 小时生活圈”、粤港澳“黄金3 小时旅游圈”,市场将会在未来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涌现出港澳联游、港澳珠三角联游产品,并升级旅游玩法,将温泉、购物、乐园、美食等多种玩法搭配。此外,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将加深珠港澳三地的旅游产业在信息互通、经验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促进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尤其是大湾区中心城市周边辐射的低线城市,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足,通过与中心城市交通的互联互通,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合作开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