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发明家)创始人;
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象与骑象人
看清象与骑象人的相爱相杀,才明白你不是懒,只是还未找到改变的窍门!
引语:【来福嫌贵,不肯掏钱】
有一天来福夫妇逛商场;
妻子翠花的看中了一套高档餐具,非常喜欢,坚持要买;
来福嫌贵,不肯掏钱。
商场导购看到如此剑拔弩张,就将来福拉到一旁,悄悄对来福说了句话,来福一听乐呵的马上掏钱购买。
商场导购说什么让来福立马改变主张?
商场导购对来福说:“这么贵的餐具,你太太是不会舍得让你洗碗的。”
我们常常听到成功学讲演,最响亮的口号是:“战胜自我,改变人生”。好像只要战胜、改变了自我,我们就可以无往而不胜。这当然很美妙;但恰恰在“什么是自我”这个关键问题上,成功学却语焉不详。这正是其荒谬、不可原谅之处,你要战胜它,最起码你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如果你连战胜的东西都不清楚,谈什么改变呀?著名的积极心理学泰斗、《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则先撇开“如何战胜”不说,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自我”。关于什么是自我,答案有很多,哲学,科学,宗教都有各自的说辞。作为心理学教授乔纳森·海特的看法有些独特,他提出了一个比喻“自我是由骑象人与大象两部分组成”。你的自动化心智系统(大象)天生有一个“喜欢计量表”,不经控制化系统(骑象人)思考,本能发出“情感启动”。人生三大决定,做什么工作、住什么地方、跟谁结婚,其实都是情感启动决定的,是大象的本能反应,它引导着骑象人抵达新的目的地。
1/4、《象与骑象人》,「自我的二元对立法则」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在《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写道: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造成人们常陷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骑象人属于受控制部分,是意识;大象属于不受控制部分,是潜意识。其中受控制部分包括心灵自觉、使用语言、大脑思维等;不受控制部分包括自动化、情绪化、内脏脑。
KEYWORDS:
《象与骑象人》借用一有趣的比喻: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理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情感)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 头脑(骑象人)是生活的方向盘,情感(大象)则是生活的动力源,而环境则是生活的公路,给骑象人提供方向。三者结合,改变就能发生。
1、自我的二元对立
人的心理有两套系统:一套是自动化系统,另一套是控制化系统。自动化系统如同大象,而控制化系统是大象背上的骑象人。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那是因为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感性的自我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的自我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如果想只靠理智的力量而忽略情感这头大象,想达到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理智找到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2、自我的二元统一
指挥骑象人,是让我们帮助理性找到正确的方向,这部分的优点是擅长思考,缺点是想的太多,容易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激励大象,是鼓动脑中感性的部分,这部分的好处是人类美好感情都源自于此,问题是不够自律,很容易过犹不及;找到路径,是要形成正确的变革环境,让工作持续前进。因为环境影响着行为,人的很多决定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才真正做出的。自我的二元统一:“自我远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样坚定”。
3、生活中大象比骑象人更为强大
骑象人是意识,大象就是潜意识。我们天真地认为是意识在控制我们,其实不是,我们90%的言行是依靠潜意识的,10%依靠意识。当我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学习是无效的。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是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基础,但有多少次是拿起来又放下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睡早起身体好,闹钟响了,你是闭着眼睛关掉闹钟还是换一个地方接着睡?人人喊着减肥,当面对美食美酒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禁得起诱惑?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想学英语、想要早起、想要减肥,这些都是骑象人的理智决定,都是经过大脑思维反复论证的,但当它们遇到了非理智,遇到了内心的那头大象的时候,一切又都变得那么渺小。
2/4、为什么说《象与骑象人》的本质:「自我的二元对立法则」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先要了解自己。这就像要解一道题目首先得理解题目一样。而了解我们自己是一个更为古老的问题,古希腊人就曾把“了解你自己”刻在阿波罗神殿的门柱上。美国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在神经科学方面的三脑一体大致将脑按照下图分为3个层次,最靠近脊椎的是古老脑,外圈是哺乳脑,最外面是新脑。
“古老脑”也有人称之为“爬行动物脑”,这个大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在爬行动物脑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多疑妄想,无休止地复制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从不会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教训。
“哺乳脑”,也有人称之为情绪脑,我们的喜怒哀乐与情感、直觉、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如麦克莱恩所察,情感系统一向是爱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新脑,也有人称之为逻辑脑。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思维实验通常在这个部分进行,“元认知”能力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部分。
1、古老脑、哺乳脑、新脑到底谁说了算?
要知道这3个脑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也就是你不知道在某个时刻,是哪个脑占据了主导位置。或者说每个脑使用多少都是无法测量和判断的。为什么在极端条件下人类会出现不同于日常的行为?为什么我们偶尔会听到有的妈妈为了救孩子举起一辆汽车?为什么广告和演说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人处在不同生存压力的情况下,3个脑对整理的把控权是不同的。例如在物质匮乏生存压力大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为了生存而抛弃道德的事。这个时候可能是两栖动物脑占据了主导权。哺乳动物脑和新脑并没有消失,而是暂时失去发言权。
在生存压力感受不到的时候,两栖动物脑就进入了休息状态,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两栖动物脑完全不介入决策。例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没有物质忧虑的情况下,主要日常就是健脑健身,进行思想实验。这些行为,可以当作新脑的激活。在遇到具体的情景时候,就是在从一种状态过度到另外一种状态。
2、自我二元对立的四种形式
大象是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一切都是自动化的组建。而骑象人扮演的是顾问角色,也是一位仆人,他是“诠释模块”,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
1)身体与心灵分裂-- 性器官,肠大脑,不受我们的“意识”指挥的身体部分;
2)左脑和右脑分裂-- 左脑为右脑编造各种谎言,却不曾理解右脑;
3)理性和感性分裂-- 理性非常依赖复杂的情感,只有充满情绪的大脑运作顺畅时,理性才得以运转,典型的“听过许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4)控制化和自动化-- 人的系统1(自动处理的快系统)和 系统2(慢处理系统)。
3、自我二元对立的三种原因
自我在哪里,自我的哪个大脑此刻占据了决策的主要位置,我还是我么?很多时候,有可能主导权被哺乳动物脑或者爬行动物脑占据,但是你已经获得了一个能力,知道逻辑脑的存在,知道骑象人的存在。停留在这个阶段的“元认识”能力是不够的,知道要和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好好相处,不是把它们关起来或者是干掉。骑象人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家长,好好安放和满足爬行动物脑、哺乳动物脑是你的责任。
1)情感启动效应-- 大脑天性就是好恶强烈,本能反应
大象的语言中,最重要的字眼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心中自然会出现愉悦或不悦感。我们对人生的想法,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大象依本能反应,引导骑象人达到新的目的地。正因如此,智慧如来佛陀告诫人们“不要着相”,“诸法空相”,从而破除人们强烈的好恶,这样的本能反应。
2)负面偏好--对坏事的反应要强于对好事的反应,有利于生存
一个批评的话,或一个破坏性的行为造成的伤害,起码要有5个善意或建设性的行为才能弥补过来。人的逃避系统极其强烈,所有进入脑中的信息,都是逃避系统第一个得到情报。事实上,王阳明的心学本质突破,就在于参透了这个“负面偏好”原理,从而说出了:“我心自由光明月,千古团圆用无缺。” 当自己什么都不再害怕的时候,人就开始变得强大了。
3)强大的遗传基因
一个人平时的心情愉悦程度,有50%-80%可归咎于基因。个人平时心情愉悦的程度,是指个人的“情感风格”。两种导向中,“趋近导向”的人更倾向于寻找好玩的新鲜事物,而“逃避倾向”的人则是避免错误。
4、自我的二元统一:合作自制
如果与大象之间采取合作的策略,实现对立统一,就需要我们做很多的改变:
1)首先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理性是羸弱的,停止怀疑、否定和讨厌自己。
2)其次接纳大象,承认大象有它自己的好恶,摸清楚大象的性情和规律。
3)然后建立合作,让理性和大象不要冲突,做好自己领域的事情,不要互相干涉。
4)最后升级大象,根据大象的特点,不断的帮它开发新的自动化程序替换掉旧的程序,实现心智系统的升级。
3/4、御象而行:如何使其走向改变之路?
大象是一种自动程序,是一种本能,大象使用的语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欢,不喜欢。我们对人生的想法都是在无意识中快速形成的,没有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喜欢。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人或者一幅画?你其实是马上就有结论,并没有进行推理;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我们会给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其实是现编出来的,我们自己不一定意识到。骑象人对事物的看法,几乎都是先确定立场,再找理由。人生不是选好目的地,然后一直走过去,大象没有这么大能耐,骑象人也没有这么大能耐。因为,骑象人无法完全驾驭大象,感性并不是理智的仆人,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明白了“大象”、“骑象人”,以后就不用再自责,懊恼,不要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定。真实的原因是:“认为重要”只是理智(骑象人)认识到了,情感(大象)并没有认识到,骑象人难以驾驭大象。而想去的地方又没有清晰的路径(情境),所以这样的事情往往被困住,难以改变。为了改变,从理智、情感、情境三个维度去解决上面这个难点,让自己更快更精准的走向改变之路,给大家介绍三个方法,他们分别是:给大象讲故事,和大象做游戏,挑起大象间的竞争。
1、给大象讲故事:指挥骑象人(指挥理性)
大象喜欢听故事,故事里面有另一个世界。我们从小就喜欢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三只小猪》等等,当年那么多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人们对理智思考总是充满了正面的态度,但是,这个所谓的骑象人有一个致命弱点——倾向于原地打转。所谓的理性思考,总是擅长分析,而且,容易过度分析以至于“分析瘫痪”。给大象讲故事分三步,找到改变亮点,制定关键步骤,找到改变的方向。
1)找到改变亮点
一个人表面上难以改变,迟迟不动,其实是骑象人不了解该怎么行动。骑象人的长处是关注长期利益,缺点会过度解读。当选择太多,没有具体步骤的时候,骑象人就倾向于不行动,所以要先找到亮点。找亮点是改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对个人来说,当自己被困住的时候,尝试找找自己的亮点,可以让自己不再有种“陷进去”出不来的感受。例如有个叫杰瑞的国际慈善组织成员,接了一个6个月内实现越南一个村庄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实现明显改善的任务。他先四处拜访当地的村民,调查他所在的那个地区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给那里的孩子测身高,量体重,然后把这些数据整理出来。然后找这些家庭中的亮点,他发现一家比较典型的家庭,这家人喂养孩子的方式和其他家不一样,少食多餐,积极喂养,丰富的食物种类。找到这个亮点之后就可以推广了。
2)制定关键步骤
很多人的愿景非常美好,描述未来栩栩如生。甚至学生时代都已经可以描述自己退休后在自家海边别墅外的阳光下晒太阳盖得是什么牌子的羊毛毯子,然后如果我们想知道HOW TO的时候则就支离破碎,语不成句了。制定关键步骤或者举措,无需高瞻远瞩,只用立即就可以开始起来的行动。
3)找到改变的方向
描绘一个明确的改变方向,可以有效的帮助“骑象人”在分析中避免迷失,骑象人容易专研资料、分析数据,试图找出漏洞,还喜欢争辩结论。这里的方向,注意不要切换到一些概念化的词语上去,比如让明天变得更好,家更加团结一致等等,而是要清晰明确,且有行动支撑。
2、和大象做游戏:激励大象(激励感性)
游戏是吸引大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当大象全身心的活动起来时,骑象人只需跟着大象一起摇摆就可以。我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我就是没有办法做到!这种情况,往往是自己的大象,也就是情感因素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导致的。很多想法,之所以没法转化成行动,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感觉”。
1)让大象找到游戏感觉
让梦想看得见很重要,让改变看得清也很重要。产生感觉的方式就是实实在在的看见那个场景,要么产生害怕,急迫的感觉,要么产生喜悦,兴奋的感觉,不管哪种情绪,都能引起大象的重视。改变过程当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缩小改变幅度,给自己一种已经开始的感觉。例如你每天下班后都打算去健身房,但是下班之后就累的筋疲力尽了,就想赶快回去躺到沙发上看电影,一想到要从头开始做一系列的运动就觉的难受。这时候假如有一个科学家过来对你说,你知道吗?其实你在办公室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运动了,你每点一次鼠标,消耗8卡路里的能量,你上一次厕所,消耗30卡路里,你上下楼一趟,消耗100卡路里,现在你只需要去健身房跑步机上做一小会运动,就能实现一天的标准运动量的达标。
2)降低游戏改变的门槛
怎样行动起来呢?降低任务的门槛。很多人都会有拖延症吧,想着要做什么,拖着拖着一定要deadline的时候做。我们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我们心里觉得这个任务太艰巨了,很难完成,或是我们给自己树立的目标太宏伟了,离现实太遥远。所以我们要把任务的门槛降低,把任务分解,让任务小到可以胜利的程度。巨大的改变是来自于微小的改变的。就拿我跑步举例,在没跑之前,我和大家的想法估计是一样的,觉得跑马拉松的人,脑子肯定进水了,而且进的还是海水,跑步图什么啊,有病!开始跑步,自己没敢奢望跑个马拉松,想着就是锻炼锻炼身体,但是从跑1公里开始,2公里,3公里,再到5公里,后来越跑越容易,直至到跑马拉松,这过程也就用了1年时间。
3、挑起大象间的竞争:营造竞争路径(改变情境)
在竞争中,象与骑象人是一个整体,相互交融不分彼此。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取得胜利,凯旋而归。如果你想专注的把一件事完成,就请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面。环境对于人的改变,乃至组织的改变是极其重要的。
1)营造外部竞争环境
把环境想象成一道斜坡,你搬开斜坡上的障碍物,在斜坡上隔一段放一根香蕉,顺便在旁边插上旗子,时刻告诉大象离终点还有多远,然后在斜坡上推大象一把,大象就自己顺着这条道走了。简单说就是设计一个让正确行为更容易发生,让错误行为更难发生的环境。
2)形成新的竞争习惯
让有改变价值的地方,持续进行,不断强化,强化的手续就是不断奖励亮点,等到惯性由阻力变成动力,小改变就成了大改变,小目标才能一步步完成大目标。小范围的胜利,提供稳定的小优势,提供稳定的“小赢”,一个个小赢为下一个“小赢”做好准备,同时将小优势化为习惯,最终带动更深层次的质变。
人的观念是不可改变,关键是角度,要善于揣摩大象的心理。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改变是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只有用更耐心方式和自己相处,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4/4、你不是懒,只是还没有找到改变的窍门
人类的自我既然是组合体,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全部。所谓的战胜,驾驭,超越,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自我和我纠缠在一起,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要“我”战胜“自我”就像揪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一样困难。 《变革之心》作者科特教授和科恩观察了许多成功变革的案例,发现改变发生的顺序通常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我有个朋友家住在上海外滩附近,每天坐地铁。上班的时候还能接受,下班就让人觉得市场灾难。许多站靠前的人还勉强能挤上车,那些排在后面的人可能要等两三趟车才能挤上来。
1、是“虽然听过很多道理,却不懂得打破常规”吗?
有一天车停进换乘站,朋友好容易挤上车透过车窗看见车门口处挤满了人,然而对面的站台上却只有数的过来的几个人。朋友突发奇想:为什么那些站在后面的人,不在对面反向坐一站?这样既不耽误时间,还有可能在车上有个位。第二天下班早,朋友专门如此这般的进行了尝试。等车再到换乘站的时候,朋友看了下时间,一共也就多花了几分钟时间。然而在这儿的那些排在后面的人,还是没有挤上车。你还觉得我会说是因为 “虽然听过很多道理,却不懂得打破常规”吗?显然并不准确。
2、是“懂得很多道理,但就不去做”吗?
打破思维定势,这是我们这些年最喜欢谈论的思维鸡汤了。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许多有道理的废话,比如会分享的人才快乐、微笑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又比如刚才说的坐地铁,如果你询问一个常在换乘站上车的人,他会告诉你一些在换乘站上车的做法:如何抢位置、如何挤上车、如何避免被下车的人的挤出来……,这些他总结的换乘站乘车方法。就像有个故事说的那样:有台很昂贵的机器,其中一个零件总是出毛病,用了很多办法都只能管一时,过段时间总是又坏了。后来有人建议:是不是可以去掉那个零件?结果发现那真是个多余的零件。很多时候,看到这些所谓的大道理,但我们转念一想:每天从地铁换乘站上下车的人那么多,往前多坐一站这么简单的道理,不可能没人想到啊。只要每天上下车的几十万人里,有10%的人想到了,并且传播给周边的人,那前一站也应该挤不上车了,但事实明显没有出现啊。唯一解释就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就是没有人去做”。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知易行难,如果知道一个东西离学会一个东西差十万八千里的话,那么学会一个东西离有效的使用它差了就有一光年。是“懂得很多道理,但就不去做”吗?你以为我想说的是这个吗?是,也不完全是。
3、去行动了,能你带来足够多的收益吗?
又深入一层:每天在换乘站上下那么多人,很多人都知道往前坐一站会好一点,那为什么大家不去试试呢。难道都是因为大家执行力不强?正所谓“思考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可是为什么同样的人一到挤地铁时都战斗力十足?说白了,这里还有一个收益的问题。这个道理你听说过,去行动了,给你带来的收益太小了,最多也就节约几分钟时间,与在换乘站上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远远达不到吸引你去尝试的地步。去行动能否给你带来符合预期的收益?我们真正期待的其实是那些能带来超出预期收益的“大道理”。这样就行了吗,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4、这样的大道理有谁能真的就愿意去执行吗?
我们常常期待今天听到一个终极理论,瞬间就能给自己的人生造成翻天覆地的改变。否则,就懒得去听,听到了也宁愿不去行动。这肯定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太期待能够发现那些迅速改变人生、命运、世界的“终极法则”。期待到现在有人写书,书名里不加一个“世界”或者“人生”,出版社都不同意出版,问题在于,绝大多数这样的大道理都是很难立竿见影,能带给我们实实在在效果的,大部分都是类似“如何避开高峰期乘车”之类的小道理。更重要的是,那些大道理许多根本就无法执行,因为它们看起来很有道理,你确压根无法验证。比如“世界不以你为中心,你要以自己为中心,做人要有立场,切忌失去自我。”……;我很好奇,这样的道理有谁能去真的执行?
所以改变发生的顺序通常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里去收集、去发现类似于“如何与人相处”“怎么当众演讲”“如何保持好心情”之类的小道理,自己去验证去尝试。就像《象与骑象人》的大象,看见到的,才能感觉到,感觉到的才能相信;只有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来或者经过自己尝试后的“小道理”,才是真正能对自己有用的道理。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道理,收益太小不值得尝试,那就试着给自己进行个目标升级,通过“给大象讲故事,和大象做游戏,挑起大象间的竞争。”,在面向目标行动的进程中,建立实时的正向反馈。
彩蛋:不要跟人讲道理;公众号:SFA-0002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跟女朋友吵架时,不要跟她讲道理,对不对?但是,话说回来,你以为跟男人就可以讲道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知道一个常识,男人更容易爱面子。那么面子又代表着什么?面子说白了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它归大象管。如果你的话让一个男人觉得没有面子,那你讲的再有道理也没什么卵用。跟女朋友讲道理,她会反问你为什么吼我?跟男人讲道理,他会说你不给我面子。什么破道理、破逻辑、破理性,不分男女的,统统都不要讲。在讲道理这件事上,男人比女人好不到哪里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