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想写些东西了,刚好也是受到很多启发。一个是最近在看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发现里面的人,凡是具有才华的,都有一个共同点,表达能力非常的好,具体是口头还是书写,就各异了。另一个是,昨天看了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说的都是些作家,不断讲这些人的经历,高峰,贾平凹,余华,梁鸿。这些人肯定或多或少,有强于常人的经历,才造就了最后好的文笔。不过观察到这些人普通的一面时,便也有我上我应该也可以试试的想法。
其实今天想写一个事情,我从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里,看到的,或许是贾樟柯想表达,一直走,总会到达理想实现的那一天。这个理想可以是,自由的表达一些东西,也可以是达到之前人未涉足的领域。恰好最近有这么两件反思和一个感觉。最近的一件事,奥特曼,伍六七被禁。第二个,前两天走在路上,我想到我和之前的朋友聊起来,我没有抖音。因为我自己觉得,我讨厌别人通过数据知道我的偏好,之后推送的,看似是符合我的偏好,实际上也是在引导我走向那种偏好。并且我讨厌那种快的,短的,原始情绪的发泄,一个又一个,时间长了,总让人觉得反胃。另外一个感觉是,中美之间的关系愈加封闭,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也逐渐开始松散。上面这两件事和感觉本身,不是我想聊的。我想聊的是,其他人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其实我是有一点顿感的人,也想刻意保持,所以对于激烈情感的感知,相当于主动的在模糊锋利的边缘。不过我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人对不同发生的事情之间,或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亦或是想法上,已经变得越来越二元化,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一定是怎么怎么样的,表达的方式也会更倾向于浓烈的,刺激的。这样想是对的吗?你看到的是真实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承认冲突是必然的,不过冲突前,我们或许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别人表达的终归都会有偏差。表达的宿命又总是误解。如果放任这种情况,每个人就像落进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刻意引导的表达者,当然或许这些表达者也正在陷阱之中。
从个人到集体,一次又一次的消耗,有时或许是重复,我承认历史大有重复的桥段,有些人也大喊着,我们没有记性,可总是向前走的,即便是螺旋的。不过,站在现在的这个节点上,我想,我们是不是陷进太多的陷进,这样,恐怕很难这样一直走到海蓝的时候。也很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期望总有一群人,是不在浮面的,往更深处在走的。
恰巧打开这个页面时候,看到时间,2019写过一次,2020写过一次,可能每过一段时间,就有那么想写的感觉吧。觉得可以作为一个习惯,不管是想从中获得什么,或是想从中去除什么,都挺好的。不过想成为习惯,应该又还有“一个过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