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哲学十九讲》第4讲梳理

《中国哲学十九讲》第4讲梳理

作者: 小鱼003 | 来源:发表于2021-03-21 17:16 被阅读0次

    一、讲中国哲学的三个标准(文字、逻辑、见)

    二、对先秦儒家(五部书)的两种态度

    1、认为儒家学问只限于孔孟,纯粹道德,不涉存在问题。只讲主体,不讲客体。

    2、不喜欢理学家,不喜欢《论语》《孟子》,只喜欢《中庸》《易传》。只讲客体,不喜欢讲主体。

    结论:此两种态度都不能得儒家之实。儒家《论语》《孟子》《中庸》《易传》这个发展,他们的生命是相呼应的,这个眉目是很清楚的。他们息息相关,不能拿《论语》《孟子》来排斥《中庸》《易传》;也不能拿《中庸》《易传》来轻视《论语》《孟子》。

    三、儒家系统之性格

    儒家主要的就是主体,客体是通过主体而收摄进来的,主体透射到客体而且摄客归主。

    四、儒家系统之代表主体的主要观念

    1、孔子讲仁,仁就代表主体。心之安不安指点仁(心觉)。

    2、孟子以心讲性,性即真正的真实的客观的主体(人人皆有)。

    3、《中庸》讲“慎独”就是讲主体,从工夫上开主体。

    4、《大学》讲“慎独”,亦讲主体。

    (《大学》里面讲三纲领、八条目,它也是从主观的实践到客观的实践,它把儒家实践的范围给你规定出来,但是它本身的方向却不确定。)

    5、《易传》从天道讲,也贯通主体方面这个性。“穷神知化”之“神”是个形而上的,通过“诚”这个观念定住。

    (《易传》讲的这个神就是通过主体而呈现,穷神你才能知化,化就是宇宙的生化。这就成了宇宙论。但是这个宇宙论并不是空头讲的宇宙论,你要穷神才能知化,从神这个地方讲天道、讲乾道,就是讲创生之道。所以儒家发展到了《中庸》《易传》,它一定是“宇宙秩序即是道德秩序”,它这两个一定是合一的,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易传》也不能离开道德意识来了解。)

    提问:

    1、儒释道三家系统各自是怎样的性格?

    2、儒释道三家各自的主要观念是什么?

    3、儒释道三家给出的人生基本方向各是什么?

    4、《中庸》之慎独与《大学》之慎独有何区别?

    5、用圣多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套讲儒家是怎么个讲法?(他们重视客体?儒家重视的是主体?)

    6、何为主观实践?何为客观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十九讲》第4讲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fo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