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多伦多已有江南早春的气息。
在家工作,整整一周足不出户。但这一周,各种媒体各种信息,可以用狂轰乱炸来形容。心情日渐黯淡。
周一是照例的各部门晨会。第一次在网上开会,每人都打开视频,有新同事加入,更有远在华盛顿州共事两年未曾谋面的老同事终得一睹真容。大伙儿都有新鲜感,半个小时的晨会一个小时还结束不了。
华盛顿州是重灾区,跟那边的同事问讯疫情是免不了的。好在那边的工厂目前大伙儿平安,虽然总部做了关闭部分生产线的最坏的打算,但因客户需求,发货时间无法推迟等原因,目前尚能保持全速的产量。也是坏事中的好消息了。
继总理宣布关闭旅游边境后,周一下午,安省省长宣布即将关闭非必需性产业。因为我的职位与人力资源部紧密挂钩,我高度紧张,随时待命。一旦被确定为非必需性产业,一天之内做好三百多份雇主证明绝不是轻松的事。
周一深夜省政府公布了不需关门的产业。非常模糊的概念,隐隐感觉我们不属关门的部分。周二早上跟主管确认,终于松了一口气。
本来周二安排在公司值班,后被告知没有特殊情况就在家上班。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能不出门就宅在家里。为了响应号召不给社会添压力,就老老实实在家工作吧。VPN通道有限,除了网速有点慢,其他工作流程实施起来还算流畅,在家睡到自然醒后上班,不需担心公交车上人群复杂,终归是不错的。
周四,省府进一步发布禁足令,隔离中的小土豆也极力呼吁大家不要外出。CBC(加拿大广播公司)播出一段多伦多空城的视频,红色街车行驶在空无人迹的downtown车道上,市中心的高架桥上往日的车水马龙不见了,Union Station停车场只有寥寥无几的车停着。
城市停摆,感染的人数持续上升。到周五下班时,报告的确诊人数已经接近五千,之后长长的一列是等待确诊的人数。死亡病例也在上升着。
近邻的美国,已经突破十万确诊病例。纽约时报的一则关于用冷冻卡车运死者的消息成了头条,网上有焦虑的,有安抚的,有科普的。武汉封城之际的各种消息如在昨日,却已是河东到了河西。
意料之中,却不免起兔死狐悲之意。
今天周六,早上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五千。
两周前在Costco买的蔬食日用品消耗得差不多了,面粉没有了,牛奶鸡蛋都需要补货。在百般的犹豫中出了门,选择离家远但平时人流量不大的一家店,希望减少与人接触,快去快回。
结果到了门前,却见阴雨绵绵中,店外排着长长的两列队伍。队伍之间隔着一米长的垫板。原来,超市为了保证社交距离,限制入场人数。
队伍挪动得很慢。人们拿着自己的推车,有序地等着。环顾四周,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但戴口罩的已经不限于亚裔。队伍安静,人们表情平静。并排的一位小女孩,大约两岁左右,坐在购物车上,环顾四周,响亮地向人们说Hi, 稚嫩的声音和甜甜的笑容温暖人心。如果不是商店雇员拿着扩音器,时时提醒大家保持距离,也许这只是许许多多个平静的日子里普通的一天。
进入店里,一如几周前看到的,门口放着一盒消毒巾,自取消毒推车扶手。打折传单已经不由员工发放,而是放在架子上自取。诺大的仓储式商店,竟然见不到几个人,两米的社交距离显然是绰绰有余的。
两周没来,货架上已经摆满新品----花籽,花泥和园艺用品。春天近在眼前,对经历了长长严冬的多伦多人来说,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季节啊。可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人心酸。
货品一如既往地丰富,几周前抢购脱销的卫生纸,瓶装水充裕有余,还是平常价格。只是已经有了限购要求。
结账的柜台,雇员前面都竖起了有机玻璃,顾客和雇员不会有任何接触,连会员卡都是透过玻璃扫描。口碑不俗的企业,对员工可谓考虑周全。
回家的路上,除了长途大卡车,高速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小车,比起往日周末的堵车蜗牛般的速度,颇有纵横驰骋的快意。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把刮雨器的速度调高,在雨中狂奔。
新闻仍在播着非典肺炎的消息:
联邦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工资资助再次提高比例;总理要求人们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停止聚会......
确诊人数继续增加,死亡人数也在增加,治愈人数同时在增加......
坏消息多于好消息,也许这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也许还没到至暗时刻。黎明总会到来,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耐心些,再耐心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