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又七夕!?
看到“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爱情百分百是两颗心的相融”“半梦半醒一壶茶,一生一世一双人”“不止七夕,更在一朝一夕,一生一世”.......这些充满深情蜜意的文字,知道专属中国人的“情人节”——七夕节到了。古老的传说,厚重的情感承载,经过数千年时间长河的淘洗,非但没有淡出世人的视野和情感,反而历久弥新。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这种古老的稍显苦涩的美丽爱情故事感召着多少痴男信女。也正是这种情感的浸染与传承,让稍显凉薄的世情多了几分质感和热度。
初民前的世界充满太多的未知,这为后人投注畅想提供了丰富的猜想场域与契机;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让后世子民意识到人类漫长历史的演进是何等的不易。不管洪荒时代的原貌是什么,当很多被世人寄寓美好情感的切片经过风雨剥蚀依然熠熠生辉时,不管这个世界到底走向何方,生命的个体能够体验生之兴味足矣。
七夕,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客观记录时间的符号。当与美丽的传说对接,与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银河、鹊桥组接成一条情感的链条时,冰冷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温情脉脉,尽管稍显凄婉,但还是能够给公众带来一份情感的慰藉。古老的神话传说可以按照情感的投注进行多元化的演绎,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就表现出不一样的成色。从后羿射日到夸父逐日,从盘古开天到青蛇白蛇,既有舍小我为大我的自我牺牲,也有为了减除生民的苦难的义无反顾,还有为了一份挚爱而以命相搏......当这些编织成一帧彩带,放在暖阳之下,是如此的斑斓绚丽。而在浩繁的神话故事谱系中,表现出“经典咏流传”的文化浸润强劲生命力,并能够给普罗大众带来情感冲击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最富情韵的。
从故事本身的特质看,它是悲剧性的,带有血色残阳的味道。也许正是这种“把人世间最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的审美意韵,才让这个古老的故事呈现出不一样的韵致。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普罗大众最为理想化的情感诉求。但是,真正回归到现实,面对各种繁文缛节和俗世间条条框框的裹挟,真正达成所愿者微乎其微。静言思之,如果社会世情都是按照世人预设的方向发展,没有峰回路转,没有起伏跌宕,诚如大同世界般,人情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真的很难想象。
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代代相传,并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公众寄托情感的密码,源于它的真切、质朴与不完满。试想,如果没有王母娘娘绝情的干涉,天上人间相安无事,牛郎织女过着你跳水,我织布的寻常生活。时光流逝,容颜渐老,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尘世生活,自然就少去了况味;如果不是因为厌烦天庭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如果不是遇到炎炎烈日,织女不可能下到人间,以沧浪之清水沐浴,忘情的释放享受尘世短暂的美好;如果没有老黄牛灵性的觉醒对牛郎的开释点化,一袭轻纱的隐藏;如果没有老黄牛大义舍我的牺牲,让天界人间被撕裂的伤口尽可能变小;如果没有王母娘娘残忍的用玉簪在织女身后绝情的一划;如果没有牛郎织女不离不弃的守望与永不妥协的抗争;如果不是感动与牛郎织女的痴情忠贞,喜鹊衔石搭桥......太多的假设,太多的结局设定。当这些假设同时不成立,最终成就了温婉悲戚的爱情故事。
世界是多元的,世人的情感投注也是多向度的。如果世情风物都是以单向度的程式发展,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凄寒彻骨。牛郎织女的故事稍显悲凉,但是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还是为故事注入一丝温情。试想,如果王母娘娘的母性没有被唤醒,始终以韧如丝的决绝相阻,纵使一对有情人怎样的坚如磐石,也只能始终隔河相望,终难相聚;如果不是感动于两个人的一片痴情与对忠贞爱情的坚守,灵鸟喜鹊也不会千里迢迢衔石相助,促成曼妙情事。正是这些假设的不存在,才有了人世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天河遥寄。天地故事,人间挚情。“年年岁岁相同事,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不相信爱情的时代,还有那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在七夕薄祭着一份情感,有对过往的追念与回望,有对现实的珍惜,有对未来的期许。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牛郎织女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演绎传承,说明这个世界还没有变得太冰冷。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之词言天街一游,耳鬓厮磨的温存。天上事的畅想,投射的是人间情的绵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凡尘攘攘,时空的横亘带来的是“星分翼轸”的阻隔,没有缠绵悱恻的缱绻,没有朝朝暮暮的呢喃,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更多影射的是现世人情;“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夜阑卧听,自然物语,隔河守望,酸涩中带着甜甜的味道,因为“君住银河头,我住银河尾,日日思君遥见君,共饮银河水”。
今夕又到七夕节,一年的苦苦等待,骑着牛儿,提着灯笼在天街自由自在地往来,364天的煎熬换得一朝一夕的四目相对,没有浓情蜜意的表白,只有温情相依相偎。岁月留痕,但不变的是两颗相融相契的心。艳羡天街有情人的沉醉,回视人世间别出心裁的创意,尽管形式各异,但不变的是一份刻入心髓的情感记挂。——天荒地老,真情不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