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02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02

作者: 白海若 | 来源:发表于2022-07-07 20:46 被阅读0次

花了近一周的时间阅读完本书,之前翻过几页,但中途被琐事打断,还好经推荐后重新拾起,有所收获。

本书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因为书里所提及的认知疗法对情绪确实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偏向于长期的思维调整。如果是情绪爆发,又无法找到一处清净的地方坐下来纠正自己的扭曲认知,其实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如果能确保爆发的情绪所带来的后果是自己能够承受的,或许顺从其发泄也未尝不是一种方法。

这里的方法基本上建立在对几种错误认知类型的认识和调整,因此记一下是有些帮助的(前一篇有列举,这里就不再重复)。

一些收获:

1、几份自查表和问卷。

  可以用于平日生活、撰写教案或咨询的过程中。eg.BDC自查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好处和坏处对比表等。

2、学会记录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但不要小瞧它,因为在情绪低落或抑郁时,确实是能作为一根稻草。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错误认知类型,比起学会记录生活中积极的一面,我更多的是记录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即领悟社会支持。

3、需提醒自己不要轻视回报,即“你做事为什么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呢?”

  自己做事的八十分思维经常会造成拖延,或者是轻视考试,往往需要第二次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但很多事情一次过会比多次的成本要低很多,自己却总是会忽略这点,可能是缺少点完美主义的思想吧,导致没心没肺。

4、不要忽视练习。

  既然是学习方法,就要有相应的套路,看懂了不代表能熟练应用(不要有心理特权的思想)。调控情绪,就将相应的场景每天在脑海中过一遍,直到掌握了处理方法,可以冷静有效地处理为止。要不然就像我上一篇一样,坐下来进行错误认知的调整。不练习,难掌握,小天才就当我没说过

5.一些心理误区(主要关于抑郁)。

  虽然自己的专业方向无法开药,但还是有几点误区需要强调一下,其中一些来自身边曾经患病的朋友和自己的经历感受。

①“这些药太危险了”。

  四个字:“谨遵医嘱”。这些药物的危险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危险,不要轻信百度等搜索结果,平时一个磕磕碰碰都可以上升为癌症(看到这样的搜索结果你可能会犹豫一下),为何到抗抑郁类药物的描述你就要对搜索结果或自己的错误想法深信不疑呢?

②“不过可能有副作用,这太可怕了”。

  “是药三分毒”,感冒类的药物也有副作用,其他类型的药物可能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可以给你列举到反面,为什么偏偏抗抑郁类的药物就这么抵触呢?它们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③“我的问题是没法解决的,所以不管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都救不了我”。

(微吐槽:那你还来看病干嘛?)

  这种想法常是由于抑郁时的扭曲思维的绝望(常见症状)所导致的,会让人有情绪化的推理。因此,请回去牢记几类错误认知,有计划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总会好起来的。

④“如果抗抑郁药物似乎不起作用,我还要服用多长时间?”

  一般4-5周较合适,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可能需要改换其他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你有按照医嘱的剂量进行服药(最好进行血液测试)。

最最重要的是:不要擅自停药!不要擅自停药!不要擅自停药!

擅自停药的行为看起来简单,停药的后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小,有时候甚至会加重几倍的病情,这是很不负责的做法(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不小的麻烦)。

在服药的过程中,有些副作用,如嗜睡,肠胃不舒服等可能并不是药物带来的作用,而是抑郁本身的症状或看到那些副作用后的心理作用,因此建议服药前后进行自查表的填写。

我能够理解服用这类药物的痛苦,因为自己有过因其他病(非心理疾病)的服药经历,那几天的嗜睡、神情恍惚等负面影响让我印象深刻。

但我仍相信,尽管生活愚弄人,但人仍然需要希望,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快乐。 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千万不可失去无限的希望。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恩斯新情绪疗法》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iv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