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康研报(公众号)
上篇我们讲到了华晨汽车,讲到了仰融,他正在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而奋斗努力,想引进英国罗孚汽车的技术,在宁波建立汽车工业基地,但突然后院起火。千算万算,却漏算了沈阳的态度,官场地震,领导换届,站在辽宁和沈阳的角度看,跑去外地建厂,这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政府主动找仰融,必须把罗孚项目放到辽宁。还给出了具体地址,就在大连。但仰融坚持去宁波,于是矛盾就这么产生了。这时候仰融才后悔,当时为了美国上市制造的光环,把华晨放到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下,产权变了。仰融如果想坚持去宁波,得想办法再把产权给掰过来才行。
常用社交平台,分析了医药类公司,李康研报,提问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读书,七行业策略。
他在华晨下面设立君安投资,珠海华晨和正通控股等一系列公司,然后进行股权置换,最后在宁波成立中国正通控股,成为华晨和罗孚合资的中方母体,由这个正通投资,再跟华晨换股,制造了一个产权清晰的新华晨出来。如果未来沈阳金杯出问题,它完全可以不要了。保留华晨就足够了。这就是当时仰融做的两手准备。也许仰融太精明了,算计的太好,而他这么会算,却算不出一些人的底线。作者吴晓波老师说,他千算万算都是为了防止别人从他手里把华晨和金杯抢走,但他却从来没算过,有人可能宁可砸坏他的金杯。也不让这棵摇钱树长到别人的院子里去。他们的盘算是,长到别人院子里,半毛钱拿不到,如果把它砸个稀烂,至少还能分点卖废品的钱。这种事情在中国商业史上不止一次出现。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资本争夺战,仰融先出手,把华晨集团改名为申华控股,实际控制人变成了台湾敏孚集团,但很快财政部企业司下发公函,华晨及其派生的公司,全都划归到辽宁省政府旗下。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但仰融并不服输,他在英国开发布会,高调宣布华晨和罗孚汽车的合作,并出资1亿买下宁波建设用地,还一次性支付1500万英镑的技术转让费给罗孚。但一周后,工作组进驻沈阳华晨,全面清理资产。6月,华晨汽车董事会解除了仰融的职务,随后身在美国的仰融将所持有的股份一次性套现8968万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此时的仰融完全出局了。而仰融的四大助手却获得了留任,共同执掌华晨。这四个人继续制定目标,2010年产销汽车78万辆,利润68亿元。而宁波的罗孚项目被理所当然的终止。背叛并接替仰融的苏强告诉英国方面,对不起,立项有误,就这么着吧。英国佬估计头一次遇见这么做生意的。华晨方面为了单方面终止合同,赔付了2亿人民币。但这笔钱谁又在乎呢?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发动机,谁又在乎呢?10月份,憋了一肚子火的仰融还在进行他的最后一搏,他向北京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和财政部,说他们侵占财产和行政侵权,诉讼标的20亿元。这下把辽宁惹火了,4天后,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发出全球通缉令,北京高院自然是暂不受理,随后仰融还在百慕大和美国地区法院起诉,结果都因为不在管辖权而告失败。
2002年,财政部批准华晨集团以1.44亿港元收购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持有的14.4亿股华晨中国股份,相当于1毛钱1股,这几乎是一个白送的价格。辽宁方面接收华晨后,但凡在外省的项目基本都终止了。除了罗孚项目外,湖北的雷诺项目也搁浅,零部件供应商也被调整,省外的厂家被干掉了一大片。只扶植省内的零部件厂商。看到这里,突然对东北经济的衰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当时辽宁的目标非常坚定,要通过华晨为核心,将大连,锦州,丹东的汽配企业带动起来。随后的事情基本被仰融说中了,国内轿车市场井喷发展,每年以50%的以上速度增长,但市场扩张,内功缺失的华晨却脚步越来越沉重,中华轿车销量迅速下滑到1万辆,经营亏损6个亿。金杯海狮也丢了销量冠军,资金、技术、营销全面掉队。仰融时代的五朵金花,此时也显得后劲不足,被寄予厚望的宝马项目,也在开始之初连年亏损。但这已经是华晨最好的一个项目了,甚至现在宝马都不太想跟这个猪队友一起玩了。
当年叛变的四大助手也没快活很久,2004年底,四大金刚全都被清除出华晨,最后大连市副市长出身的祁玉民接手,足足折腾了3年,才把华晨带回到了正道上。但要想真的重振雄风,还差的太远。在合资品牌的合围之下,中华汽车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时间。而这个损失也许根本就不可挽回。现在也有人说,即使没有产权之争,仰融的思路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奇瑞也好吉利也罢,中国人做汽车就没有成功的先例。只是仰融命好赶上了。如果遭遇合资品牌的合围,仰融操盘华晨也必然是同样的结局。但这永远只是如果了。这就是仰融的故事,一个汽车界的传奇,一个曾经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希望,并且现在依然带来希望的人。我们希望他的二次创业能够成功,中国的汽车工业太需要梦想了。下次我们说说融创的老总孙宏斌。
我是李康,感谢您的浏览转发。李康研报,看得懂研报,学得了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