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一米白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00:00 被阅读44次

    在那一贫如洗的日子里,父母亲养我们长大实属不易。——以此纪念我们一家

    20几岁,还是一个不太成熟而又浮躁的年龄,已经褪去那初高中时的幼气,做事想问题略显成熟,但没有大人那般稳重。在外学习,绵延长路,求学之心;月圆之夜,思家之心,黯淡月光,凄凉残风……才发现,我的逐渐成熟会让我重新揣摩我们一家人,从小到大,从山村到小镇再到县城,让我回想着我们一家人的点点滴滴……

    我的父母亲就是那在小凉山土地上索取的老百姓。听妈妈说,当年和爸爸结合之时,就仅有一间破木屋,几件衣裳,一两个锅灶,一床被子,就这样开始在一起过光景了。在那贫瘠的土地上播撒希望,挥洒汗水,同时也挥洒着父母亲的青春。然后渐渐的,就有了我哥,然后有我,这样,一个辛福而美满的家庭就在那屋檐下为生活尔奋斗着。

    现在回想起来,我记住的是在我八岁以后的岁月。八岁以前的我,在山丘里和爷爷放羊,在田地里跟在父母亲后面玩耍,或背着背篼,手拿镰刀,仿佛大人般,跟在哥哥后面去割草,我的八岁就在山野里,田埂间。八岁后,母亲有了一个搬到镇上去谋生的念头,她的想法是:如果继续把热情撒在土地里,或许20年后还是这个样子。很难想象母亲当时的远见是让人多么的敬佩,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人从村子里走出去谋生,当然这也是父亲一起讨论分析的结果。当时村里的闲话中心讨论的都是谁家的粮食收了多少,只有劳动才是财富的象征。(以后是年猪多大,多肥;家里孩子成绩如何;谁家存款多少;谁家娃娃有工作了。)当时爷爷的观念就有些保守,认为农民的热情就应该在那土地里。为此,爷爷和母亲有过一次争吵。就这样,我们四口搬到了镇上,这个充满了我童年地方,也是我们一家最艰苦的岁月……

    刚到镇上,哥哥已经在读四五年级,而我,因为不会说汉语,所以在镇上玩了一年,主要是为了学会说汉话,究其原因是八岁以前我是没有接触过汉族同胞的,更谈不上说汉话。刚搬到镇上母亲便去做小生意,赚点差价;而父亲则在外面修路,后来因工程亏损,让我们这个家庭更加困难了一些。我们一家在镇上搬过三次家,住了十多年,然后又搬到县上去住,这都是父亲母亲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硕果,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励志故事,父母亲就是那男女主角。

    在镇上的日子里

    在镇上的日子里,父母亲自己勤劳善良,日子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又有贵人(亲戚朋友)相助,我们一家就搬到镇上的中学去了,那应该是我童年时最快乐的时光……

    母亲在食堂工作,每早四点多就得起床去食堂为学生做早餐,父亲则在食堂买菜兼做学校保安,也要早起去教学楼开门,哥哥则在那里完成了初中学业,我则在镇中心小学完成了小学,然后就去县上读初中。现在回想,那时最艰苦的还是母亲,不仅要早起去食堂做饭,还要为我们一家养一头肥大的年猪。然后就在过年时,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几个老师家一起相互帮忙着杀年猪做腊肉、香肠、冻肉,然后,回家,拜年。父母亲的辛苦也换来了回报,就是领着工资时那一丝欣慰的笑容,然而岁月却在他们的两鬓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啊,我伟大的父母亲啊,儿子鼻酸了)让父母亲欣更加慰的莫过于那时哥哥和我的成绩都比较好,让他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中学住了三四年,家里面已经有了点存款,父母亲也会想着去做点什么投资,他们先买了一块玉米地,然后就和一个伙伴一起投资买了十多亩土地,后来又转手卖掉以赚取利润。(我们那个小地方土地是可以私有买卖的)在我们家那块玉米地里,也有一些劳作的故事,无非是春天播种,盛夏除草,秋收,冬荒。那块玉米地离镇上不到一里,我们一家去播种时会扛着锄头,背着种子,肩挑胶管去,从日出到日落,刚好够我们一家劳作一天。在中学的岁月,每每晚饭过后都会和院子的伙伴去嬉戏、玩闹,我们会去爬树,当然也会和那些个年轻的老师去打球。那些个年轻的老师都会很乐意带我们玩,我们也常常玩的乐此不彼,现在想来他们可能把我们当做类似篮球的工具在玩。常常都是玩到夜幕,带着一丝笑意、一丝疲惫、拖着小身板高高兴兴回家,晚上做梦的都是那白天的喜怒哀乐,争争吵吵,此时回想,那时真的不亦乐乎!因为环境的因素,我对篮球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现在也是喜欢打球,竞技会让我兴奋,也会让我有饥渴的一面。

    渐渐地,我哥去县上高中上学,我也去了县上的初中两周回一次家,我哥还好,而我却出状况,因为头一次离家近,初次在校住宿,一个宿舍 十二个同学,很是不习惯,一个星期下来,我回家时哭了鼻子,但是学还是要上,书还是要读的呀,哭鼻子也不管事,还好有我小姑在,小姑听说后就叫我去她家住,而且一住就是三年,当时住在小姑家的人有两个老表加上小姑一家四口,总共七人,可想而知小姑一家的确有着善良慈爱之心,加之小姑家经济条件较好,总会有牛奶、水果吃,但最想念的却还是小姑为我们煮的夜宵:热牛奶、米线、稀饭,这些都是易消化的吃食,加之两个表哥表姐又善良、谦让,从不会在我们三个面前挑东西吃,我们三个就犹如猴子般,吃得很饱很饱,而周末,小姑有事也会带我们去下馆子,或去街上买衣服,记得初一的那年冬天,小姑还给我买了件羽绒服和一双鞋,因为质量好,我穿了三年,然后学习方面呢,三年下来,先是中游。然后中下游,再中下游,还得感谢我初中的班主任因为种种原因,让我在他的班级里完成初中学业。然后考上了高中的一个尖子班。我的预期倒是这样的,不过对父母、小姑而言,考的差,因为初一和我一样进来的很多小伙伴考的都比我好,进入高中特尖班,显然我是脱节了的。就这样,告别了小姑一家的养育之恩,告别了三年学习、生活的乐图进入高中学堂。

    搬家县城

    在我初三那年,由于父母亲辛勤劳动,我家,大姑,小叔,另外一家远方姑姑,四家人就在县城买了一块地,修了房子。因为是自己盖,所以这过程之艰辛:搬砖、扛水泥、拌砂子,这是我生平做过最累的火,就这样一个幸福的小家就在那院落里,一直温馨,以后毕将也是温馨而甜美。就这样住在和睦的家里面念完了高中三年,三年之后的高考成绩显然是让人失望的,父亲母亲更是抽泣,因为同我一届的亲戚家的伙伴、同学都考得相当好,唯独我格格不入。高考成绩对我高中三年的总结,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就这么样 心态又不好,所以面对高考成绩较为坦然,然而却伤了父亲母亲的心,显然他们的期望很高,但是他们应该了解我平常的学习情况的呀,不过,儿子的确让他们伤心且抬不起头了,为儿之过,日后有本事了,定当善待父亲母亲,以表养育之恩,父母之情!

    接着,报志愿,又和父母亲、哥哥有了几经周折的分歧,回想有些难言,撇去不提也罢。最终报上文理学院,就在昆明杨林——一个风很大的山坡,开学来时由舅舅开车,爸爸妈妈我们四人一同前来,并且游玩了西山、石林等地然后才送我报道,与他们分别那天,我一个人从校大门口走进文理大道,有些鼻酸但没有哭,还好遇到帮我报道的学姐,和我寒暄了一下。

    就这样读了大学,在老乡会上学会了抽烟喝酒,也在慢慢学着与人相处。周末会和好玩的老乡去一起出去玩玩,平常就和室友看看书,泡泡图书馆,也是一种自在,只是多了些许压力,来自未来的压力,工作、家庭,这都是我所要考虑的,以一个成熟的年龄考虑着以后的生活,没有夜不能寐的担忧,只是想活在当下,每当感觉空虚之时,变会买几本书看看,书中自有黄金屋 ,的确读书会给我思考的空间,然后让我更加自勉,也让我明白一些道理!

    (写此文的最初冲动是受到任正非先生的感染,然后觉得不能苟活于世,应该写写父亲母亲,他们的辛苦,他们的不易,同时也是一种记录,以后拿给子女们看看,或许是部简短的家史,或者是一个故事。)

    2017/5/23 23:5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父亲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l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