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提到计划是否会触发很多人的焦虑?
有多少2016年的计划被实现了?
又有多少未完结的计划,一年年的在笔记本上,拖拖拉拉,最后免不了被抛诸脑后?
最近也频频在各种公号里看到关于计划的文章。有大牛说根本不需要做计划,人生就是随意且美的;有理性知识分子说我们之所以计划没有变化快,是因为这本就是常态,我们要学会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当然更多的鸡汤文是各种教我们怎么做计划,怎么实现的计划的。
看着别人的计划,活不出自己的人生。看多了各种相互矛盾,又似乎都有点道理的观点,最后结果就是啥也不能干了。
所以2017年的第一个计划应该是删减你的公众订阅号。删了后一周内仍然非常想看的,你再重新恢复它。我猜,这样的订阅号不会很多。
今天被张小龙关于“小程序”的演讲刷屏了,最喜欢他其中的一个理念就是:小程序用后即走。也就是它的存在仅为那一刻的效用,绝不拖泥带水。太多的订阅号已经掉进信息的泥沼,除了收割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希望从中收获自己的利益,也贡献不了什么了。
回到说计划。
我是懒人,多数时候也是个低品质的勤奋者,经常想做计划,经常让计划泡汤。失败的经验就不说了。想贡献两个成功的经验。
计划是一项具有仪式感的行为
2013年1月,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认真地做了一个家庭计划。这个计划有点像是一个家庭的仪式,家人相互鼓励、共同憧憬一下即将开始的新的生活,也抵御一下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感。计划做完,随便夹在一本书里,就忘记了。
2014年的时候,我整理书籍无意中发现了这份计划。吃惊地发现,上面的计划竟然全部实现了。其中包括一两条,有点现实难度的。
我第一次觉得,“计划”这个“仪式感”动作的本身有其意义。
我不是在泼洒“心想事成”“吸引力法则”的鸡汤,而只是觉得,当我们慎重地讨论新一年的计划,综合自己的愿望,能力,所能付出的努力程度和相应的支持资源,在纸上写下自己想要达成的“计划”,这整个活动的本身,非常的具有心理上的意义。相当于,我们把“愿望”这件事情,放在我们意识的中心,保持着持续地关注,我们意识和潜意识,在一整年内都会为此工作。
绝不要忽视你潜意识的力量,这是科学,而不是迷信。
让计划的内容成为你的刚需
最近在读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我发现他博览文献,把很多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看似主题是在教人怎么实现财富自由(这主题吸引了10万付费订阅,绝对性地压倒了其他人的专栏,可见标题党的重要性),其实主要是在教人升级内在“软件”,改变错误和限制性认知,从“人”的根本上下功夫。这很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先有真人,再有真知,然后有其钱,有其屋”。
我最受启发的一个观点是“刚需”。
他说,之所以这么多人这么多年天天嚷嚷要学英语都学不好,其实是因为“学好英语,根本不是大多数人的刚需”。
换言之,之所以这么多人这么多年天天想赚大钱却难以实现,其实是因为“赚钱并不是大多数人的刚需,大多数人的刚需是花钱”。
这话挺毒的,但是如果静心琢磨,你会发现他说的对。
不信,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下,“赚钱小目标是一个亿”的王健林的日程表,仔细感觉一下自己的刚需和他的刚需之间的区别所在。
最近我勤快了一把,在keep上坚持健身。我发现只要坚持,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付出,都会收效显著。由此,我也知道了,多数的失败只是因为太少的付出,太早的放弃。
当我享受了小健身带来的好处后,这项需求变成了我的刚需。我不再需要付出很多能量去“努力”,我自然就会去想做。就像饿了就会想吃,结婚就想买刚需房一样。
所以,我的经验是,制定一个能取得成效的最小单位计划,坚持一段时间,看到效果,把这个美好的效果变成你的刚需。你会发现后续的计划之路,会自动展开。
对于拖延的力量保持觉察,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制约
世上就是会有些道理,听起来很美,做起来“然并卵”。
不是道理错了。是我们自己状态不对。
因为日常中,除了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意识在指导我们的行为外,还有更巨大的潜意识在背后操控我们。
寻找一切适合自己的方法,增进对潜意识地觉察和了解,以减少它的负面制约,起到它的正向作用。
这不是口号,也不是废话。如果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你会发现,在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上”或“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上”,很多作者会给出“冥想”“打坐”“正念”“坐享”等等的建议,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事情。
别以为他们都是没办法了在忽悠我们,真正有效的道理,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的。
差别只在----有人看了会做,有人看了就过。
当然除了练习正念坐享等等内功,其实还有很多更现代时尚的方法。比如,网络小组、学习社群等等。当你知道了为什么而做,方法从来就不是限制的问题。
计划,从来都是关于整个人生的
当我们制定新一年计划的时候,这计划绝不简单是一个新年工作列表。
它其实应该是你更长人生计划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实现的阶梯。
所以,真正的计划总是关于“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怎么样度过我的一生”“在这样的一生中,今年、明年我需要具体做些什么”。
这样的计划必定是动态的,保持着弹性和活力,勇于面对任何人生的不确定,因为任何的变数也许都是一个礼物,帮助开启你新的篇章,只有这样的认知,我们才能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而不是无意识地屈从于人性对于安全感的追求,因为恐惧封住了手脚。
做计划吧,为了“活得尽兴”这个刚需,
勇敢地去活在未来,活得尽兴,同时落地在当下的行动上。
落地在最小可以取得成效的计划单位上,
随着体会成长的喜悦,把它变成刚需,
随着刚需增强,升级你的计划,就在当下的践行里,一步步走向更精彩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更换,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