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提到过,你在确定主角的时候,一个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是,观众必须喜欢你的主角,这让我想到前几年我参与的一个电视剧项目的时候,总编剧让我设计主角的出场,我让主角出场时,为了符合她杀手的身份,而去杀一个婴儿,总编剧看后大声呵斥我,说你这样一写,人物就废了。所以,请务必不要让你的主角做出观众不支持的事,不要挑战你的观众。
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接了一个委托创作的活的时候,尤其是某些创业成功,身价过亿的老总投钱拍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你前期采风,做人物专访的时候,你会发现老板侃侃而谈,甚至讲了很多他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事,你聊着聊着发现这个老板的经历,搬上荧幕,十有八九会被骂。
当你故事的主角不那么可爱,可能没办法得到观众支持的时候,怎么办?
在这里提供一个解决办法:绕道走
什么意思?就是说,不能以这个老板为主角的话,那就换个人,但是老板的戏份依然很重要,可以换谁呢?比如老板的妻子,这个女人在背后一直默默的支持他,她感恩于丈夫为这个家的打拼,你看,本来大老板赚钱有原罪,但是从妻子的角度一看,不一样了,这个男人为了家庭,在外面打拼,甚至为了扛起生活的重担,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了?
《救猫咪》书中拿《性书大亨》和《梦幻汽车》以及《美丽心灵》(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约翰纳什现实生活中虽然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是在婚姻上却是个不忠者,但是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为了不伤主角,把现实生活中的两个妻子合并成了一个人),这里我就不举这几个例子了,我说一个我看过的影片《末代独裁》,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震撼到了我,福里斯特所饰演的乌干达末代独裁君主阿明残暴无道,其实这个片子讲述的是阿明的传记,但是却以哥瑞肯这个医生为主角,借助哥瑞肯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示这个末代独裁者的形象,试想,如果以阿明为主角,专门讲述他是怎么鱼肉百姓的,你会坚持看完这部电影吗?支持你看完这部电影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在看男主角哥瑞恩到底能不能逃出阿明的魔爪,以及怎么逃,我们喜欢这个阳光自信潇洒善良的美国大男孩,我们支持他逃亡,希望他能够逃出去。
要知道,电影的主角不一定是戏份最多,出场最多的那个人,甚至主角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比如《情挑洛杉矶》《红色小提琴》),但是无论主角是什么,或是谁,他或它都必须符合以下的原则:
主角承载了电影主题的作用;
主角最坚定的站起来反对他人,主角成长的最快;
主角带来最大的冲突,情感上走的最远;
观众喜欢他,并且他最能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认同和接受,观众最希望他获胜;
主角应该有最原始的奖赏,并且这种奖赏能够真正吸引我们;
理想的主角是在那种情景下带来最大冲突,最长情感历程以及大家都支持的原始目标的人。生存,饥饿,性,保护所爱之人,死亡恐惧都会吸引我们。主角通常是我们本能认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情景和故事线中,母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兄弟和姐妹,丈夫和妻子比单纯的陌生人更适合做为片中主要角色。
所以,剧本前期策划步骤:
你应该现有一个吸引人(能卖座)的创意(究竟什么是创意?以我目前的水平,我的个人理解,如果你能找到新的主题,或者能对旧主题做新的解读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讲述;以及你能找到新的素材,或者对旧素材做新的解读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讲述;简单点说,就是你能对旧的东西做新的阐述,以及你能发现新东西,这里的新东西包含但不限于主题,素材,人物关系,哲学概念,那么你的这个故事就算是有创意。那么你的创意体现在你的故事线和人物上,也就是你的故事线要吸引人,你的人物要让人眼前一亮,至少要让制片人欣赏);
然后你应该想好故事线(也就是一句话讲故事,一句话梗概,故事线合格的标准是故事线中具有冲突最大化,立场最明确的主角和阻力,还有最清晰,最原始的目标);
然后再根据这两样东西找到故事核心;
然后再找到故事中的主角,再设计主角和角色分配,包括思考主角是谁?主角的原始目标是什么?主角的阻力是什么?
上述这些都确定好了之后,就开始动手写剧本,自始至终沿着故事线指出的方向前进,如果过程中有更好的想法,能够为你的创意锦上添花,那么就重新从头开始,故事推翻重新写,重新设计主角之类的,重复一遍上面说的流程。
拟好故事线,找到并设计好主角,是拿出吸引人(制片人和观众)的创意的起点。
故事线具备这些元素之后,你必须要有个形容词来描述主角,有个形容词来描述坏蛋(阻力),以及描绘简洁而原始的目标。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直接加我微信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