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1世纪是王阳明的时代,是心学的时代,不懂王阳明的心学,上网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王阳明是谁?他和孔子、曾国藩被列为中国的“两个半圣人”,其中曾国藩是半个,而他和孔子齐名,同为圣人。还被人们称为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王阳明到底牛在哪?
他十二岁正式就读师塾,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他被朝廷公认博学多才,是文学大家,却又被授以兵部主事。据说当时的提督军务太监张忠蔑视王守仁,为了让他出丑,硬逼他当众射箭,没想到王守仁连发三箭,三发全中。一时全军欢呼,张忠尴尬至极。
从那以后,王守仁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武将生涯,他三次亲自率领精锐平定叛乱,扫荡盗贼。每每王守仁出征,叛乱必平,流寇必清,附近的百姓都惊呼守仁是神!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朝中大臣人人震惊惶恐,只有兵部尚书王琼安然自若,他说:“王守仁在江西,他一定能擒获叛贼!”
可惜,官场如战场,比战场厮杀更惨烈的,是官场叵测的人心,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王守仁亦如此。正德元年,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他因为与人政见不合,遭小人陷害,被贬至贵州龙场。但官场的不顺、生活的磨砺并没有让他气馁,他积极地开化教导当地人,深受当地民众爱戴。正德三年,也是在那里,王守仁顿悟心学,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王守仁一生上马能战、下马能治,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被王琼认为有不世之材。
王守仁悟的“道”到底是什么?
他的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推溯自孟子。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再加上自己的体悟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心学”体系。
他提出“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他提倡人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不能盲从权威,人人都可以为圣人,讲究个人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朱子学的天理,要通过格物才能寻得;而阳明学的天理,就在人心。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王阳明。
王阳明的心学语录中写道:
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袭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就是说,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4.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孙中山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胡哲敷更是盛赞王阳明: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日本、朝鲜半岛,甚至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受到了他的重要影响。
明末,朱舜水远渡日本,把王阳明的《传习录》带了过去。从此,王阳明心学整整影响了日本一代人,成为他们的理论依据,帮助他们推翻长达五百多年的封建幕僚统治,成功完成明治维新,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甚至把“一生俯首拜阳明”几个字做成牌子,随身佩戴。直到现在,日本的水户市,还有朱舜水的雕像。
不只是日本人,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很多人都在电车上看《传习录》,看一会,还要闭目沉思一会。他当时就很震惊,也找来这本书看,没想到从那以后,蒋介石也成了王阳明的坚定崇拜者之一。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认识自己的心。遵从内心,才能更加快乐自在、更有良知地生活。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懂得如何克服和面对。
读心学,会让你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灵,让内心更加强大。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
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不过是经商还是从政,每个人都该读一读王阳明。他能更好地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帮我们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人生的方向,看清自我,看懂世界,教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从心出发,遵循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