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今天打卡写下50天后才突然发现我练的真的已经坚持了很久了。
49天的练字心得还没写呢。趁着刚放学,大脑被一堆学科知识挤得疲惫,我打算写写心得转换下大脑。

01没有变化
练字49天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变化。
如果不是每天打卡要写天数,我自己都感受不到自己已经坚持了很久了。习惯成自然,它已经变得像吃饭喝水那样简单了,我还能有什么感觉呢。
这让我想起我在简书的日更,如果不去看更消息,我甚至不知道我已经再次日更二百多天了。
在很久之前我也是一个极度关注日更的选手。看我过去的文章,日更个21天,30天,50天,100天,365天,我都要快乐的庆祝下。
为何庆祝,因为少见,因为在意,因为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个莫大的荣誉,因为自己不能拿平常心看待。
而现在呢?我已经很久没在意自己日更坚持多久了。
不是说对日更看淡了,而是日更已经中变得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了,有人会炫耀荣誉,但你肯定没见过炫耀自己每天都吃饭喝水的。毕竟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得失心也就不再了。
02有一点变化
现在练字的场所越来越像向教室进发了。原因无它,能解上课犯困,能一秒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节省时间。
在四月初我做计划的时候就知道我这个月是非常忙的,有些碎片时间真的不忍心它们溜走。
就像上课犯困这种耗时间大事,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不犯困是不可能的。我喜欢犯困时拿起旁边的本子就写。
可能是头一个月练字时养成的好习惯,我只要一练字就会特别专心,在课上练几个字,就一下子就不困了,堪称醒神神器。碎片化时间练字已经让我拿捏住了。
03激励其他习惯养成
这次练字打卡计划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微习惯养成。
因为它的成功,我在做别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的把事情分成小段。
比如说读书,我在读书时总期望能一下子读半个小时,不希望有任何人来打扰我。
这种强迫症一般的读书习惯不太好,毕竟我很难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那么大段时间看书。于是读书就停滞不前了。
但自从见缝插针式的练字后,我觉得读书也可以见缝插针了。
走在路上就听一些不用太动脑的个人成长书籍。吃饭排队就读一些社会文学。提前来到班级就看一些经济理财的大头书。
上床睡觉时睡前可以阅读图书馆借来的纸质书。就这样,虽然四月还没过完,但感觉读书收获比上个月多得多了。
习惯与习惯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愿意做事的时候找找它们的共同点,你会发现养成一个习惯一点也不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