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些人一直是形单影只的。
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作息规律,在我们还沉睡梦乡的时候,已经洗漱完离开宿舍。独来独往,在成群结对的街道上格外显眼。上课下课,也总是一人来来回回。他们独自远去的背影,让他们显得有点特别。
但他们并不是被排挤的人。和大家也能有说有笑,交友生活一切如常,唯一不同的是,喜欢一个人往来。
一直以来,我都对这些独行侠充满好奇。
有一个朋友,在认识他的人眼中一定有一个形容词,就是孤僻。偶尔和朋友们聊起他的时候,除了夸赞他的优秀,也总会添附着这样的评价,“就是太孤僻了一些,不太与其他人打交道。”
我不知道孤僻究竟是不是一件坏事。但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很负面的一种行为。至少从别人的话听来,他的孤僻成为了将他与其他人间隔开的缺点。
但事实又不是这样。我所认识的他亲切而睿智,聊天的时候也并没有给人一种无法融入之感。相反,我觉得他很好相处。这让我怀疑,那些说他孤僻而难以接近的人,是不是真的有和他打过交道。
有一次我问他,你总是一个人来来去去,怎么能忍受得了?
他回了我一句,你为什么忍受不了?
我哑口无言。但就像那些从心眼里就认定他孤僻的人,本来就给单独这个词贴上了负面标签,内心里怂恿着自己不要落到这幅下场。
在我们印象中,热闹才有氛围,人多才是乐趣。所以当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尽管给了自己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总会有做完或厌倦的时候。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明白,一瞬间寂寞,冷清,无趣种种词汇都能涌上心头。在那一刻,你只想出去外边见见几个活人。
于是就像是被断绝呼吸数分钟之后,终于又能舒适地大口吸气呼气,感慨活着真好。
他后来跟我说,自己也并不是一直都一个人,会经常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聚会聊天都没落下。只不过我们只看见了他独来独往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热闹爱玩的一面。
末了他抛给了我一句,我只是喜欢拿出更多的时间独处,不喜欢一直被打扰。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们都将独处误解成了孤僻,而独处这件事,其实很难。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人总是处在各种矛盾与纠结之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对现状不满从而寻求改变,然而改变之后不久又会想重新回复原状。就像是一直在一个环内绕圈。
我们总想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争着离开外界的喧嚣。也总是在被外界的诱惑中走出去,离开这个私密空间,接受人群的拥抱。在这种心态之下,怕是难以享受得到独处的乐趣。
我想也是因为这样,我才会问出“你怎么忍受得了”这种愚蠢的问题吧。
独处的乐趣,我认为应该是认识并剖析自己。
不管独处的时候你在做什么,阅读,观影,听歌,又或是怡然地整理着柜子,书桌,卧室。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自己面对着自己,没有其他人和外界事务的打扰。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思维能得到更多的延伸,理解能更为自然透彻。
同样地,在独处之中,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让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位朋友很喜欢写文章,她总是说在只有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才有时间把自己平时积累下的知识,或者是偶然间捕捉到的灵感加以整合,并进一步地去思索,最终赋之以文字。
独处给了我们更多思想上的收获,同样也使我们承受了更多的孤寂。而善于独处的人,往往能在其中寻找到乐趣,排解独自一人的空虚。只有思想空洞的人,才会将独处拒之门外,望而却步。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那么我希望自己是热爱自由的。
转载请私信获得授权,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