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96441/6a2ab11445048d76.jpg)
春天的美是什么,可能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各有一番景象,有自己的答案,但总的来说,它无夏色彩的夸张,不似秋季的沉甸,也没冬的寂静。
春总是静悄悄的到来,它的美,可能更接近一个对外充满期待,有着湛蓝眼眸的美少女,对世间的装扮,质朴而不失调皮,有一点笨拙,有一点紧张,但是很认真,很慎重。
春的到来,常会让我回忆起种种。
雨与柳,是必不可少的标签,是亘古不变的焦点。朱敦儒的“春雨细如尘,楼外柳黄湿”,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春雨与柳的搭配,在古人的诗词中,总是表面显得意犹未尽,不能让人酣畅淋漓,但是仔细琢磨,却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春雨细屑,轻倩,润柳润物细无声。
每当这个季节,有一个牵动万千游子的盛大节日——清明节,这个节日在我老家,俨然成为了家族维系亲情关系,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聚会。
约莫15年前的清明节,祖父、父叔带领正年少的我们扫墓,祖父在第一排烧纸钱,父辈面对斑驳已故,曾祖辈的墓碑一一作揖。
祖父小心翼翼把纸钱点燃,弯着腰把燃烧的纸钱,放在墓碑的左下根发黑处,别在他后背的是,用来清除坟墓上荆棘与野树的,已经磨得像月牙一样的镰刀。我们年轻的孙一辈,只觉得好玩,不时嬉闹,叔父及时制止,并教育了我们:不管你们以后在哪里,去了哪里,你们的根就在这。
岁月无声,前几年,年过八十的祖父离开了我们,夕阳下,绿丛笼罩着晚霞,风吹起柳树枝,吹散了青蛙歌谣的画面,一直保留在记忆深处。
只有在意春天的民族,才拥有悠长的文化与传承,春也成为了东方人民,最看重的一个季节,这是一个万物盎然的时节,如果要举最具代表性植物,在我的眼里,肯定非春笋莫属。
三月的雨后,不管是在穷乡僻壤,市镇村落,只要在有竹子的地方,你随时都可以看到,也许很震撼的画面,顽强的竹笋,不管土地有多坚硬,它总能不屈不挠、坚毅执著地往上钻,经过艰苦的努力,它终会破土而出,尽管是几斤重的石块,也阻挡不了它的生长。
也正是这样,才会有如此绚丽的世界。
打开窗户,伴随春雨绵绵节奏声,聆听来自静的力量,这春雨,犹如褪淡,荒疏萧散的笔法,不刻意求工,描绘着这美丽的春色。
2016-4-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