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877:魏征《十思疏》

《资治通鉴》877:魏征《十思疏》

作者: 花言大帅 | 来源:发表于2024-11-03 20:20 被阅读0次

学习内容:

【原文】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庚子,上宴洛阳宫西宛,泛积翠池,顾谓侍臣曰:“炀帝作此宫苑,结怨于民,今悉为我有,正由宇文述、虞世基、裴蕴之徒内为谄谀、外蔽聪明故也,可不戒哉?”

房玄龄、魏徵上所定《新礼》一百三十八篇。丙午,诏行之。

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泰师,上谓泰曰:“汝事珪当如事我。”

泰见珪,辄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

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先是,公主下嫁,皆不以妇礼事舅姑。

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礼法,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

乃与其妻就席坐,令公主执笲,行盥馈之礼。是后公主始行妇礼,自珪始。

群臣复请封禅,上使秘书监颜师古等议其礼,房玄龄裁定之。

夏四月己卯,魏徵上疏,以为:

“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盖以殷忧则竭诚以尽下,安逸则骄恣而轻物。尽下则胡、越同心,轻物则六亲离德,虽震之以威怒,亦皆貌从而心不服故也。

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壅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

【原文华译】

1 三月一日,日食。

2 三月十五日,皇帝在洛阳宫西宛设宴,泛舟积翠池。他回头对侍臣们说:“隋炀帝建造这宫苑,结怨于民,如今全都为我所有;正是由于宇文述、虞世基、裴蕴之徒对内谄媚阿谀、对外屏蔽皇帝耳目的缘故。我们能不警诫吗?”

3 房玄龄、魏徵上呈所修定的《新礼》一百三十八篇;三月二十一日,下诏颁行。

4  任命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李泰的师傅。皇帝对李泰说:“你事奉王珪,当如同事奉我一样。”

李泰见了王珪,总是先下拜;王珪也以师道自居。

王珪的儿子王敬直娶了皇帝的女儿南平公主为妻。以前公主下嫁,都不以媳妇之礼侍奉公婆。

王珪说:“如今主上钦明,一举一动都遵循礼法;我受公主谒见,岂是为了自身的荣耀吗?我这是所以成国家之美而已。”

于是与他的妻子就席而坐,令公主捧着竹篮和水盆,行盥馈之礼,请公婆洗手及进食。此后,公主开始行妇礼,就是从王珪家开始。

5  群臣再次请求封禅;皇帝命秘书监颜师古等讨论具体礼仪,由房玄龄裁定。

6  夏,四月二十五日,魏徵上疏,认为:

“君主建立国家,开始时做得好的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就很少。岂是取天下易而守天下难的原因吗?

是因为开始时心怀忧患,能竭诚以待下;之后生活安逸了,就骄傲、恣意而轻视他人。能竭诚待下,则胡、越同心;轻视他人,则六亲离德。就算以威严震怒来压制他们,他们也只是表面顺从,而内心不服。

君主如果能在心中起欲念时想到应该知足,将要大兴土木时想到应该知止,顾念着自己身居高位,位高则危,想到应该谦退,放低自己的位置;到了骄傲自满的时候,想到应该克制、减损;遇到安逸、享乐的时候,想到要有所节制,在安乐时想到后患;

防止自己被蒙蔽,想到接受臣下的谏劝;痛恨那些谄媚、邪恶的小人,想到要修身正己;给下属封官晋爵、奖赏时,想到不要因为自己高兴就滥赏;施刑罚的时候,想到不要因自己发怒而加重处罚。

综合以上‘十个想到’,而选贤任能,自然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自己去把所有衙门的事务都干了呢?”

【柏杨注】

魏徵先生的《十思疏》,是中国政治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受后世敬佩、称赞。然而,仔细阅读,也不过一篇疲软的诤谏八股。没有突破性的建议,也没有震撼性的警告。只是泛泛地综合若干现象,用最不起眼的简单文字写出,盼望君王内省。

问题在于:如果君王在面对十个“要想到”问题,却拒绝去想,应该怎么办?想到了之后,发现都是别人的错,又该怎么办?传统知识分子没有一个人提出具体办法,解开这个结!遂使中国政治一直在原地盘旋,不能提升。


【学以致用】

这一段结合魏征的《十思疏》与柏杨先生的点评思考几点

01,我们要求皇帝做圣人,为什么不要求圣人做皇帝呢?

前者挑战很大,就如同柏杨先生所讲那样,

比如你讲了他没听,

或者他听了,可是他没有听进去,

又或者他听进去了,可是他不愿意行动

又或者行动了,却又反反复复,不能坚持,不能一以贯之。

你看,这有多少个岔路口?可见,要求别人达到某种高度,真的不确定性太高了。

那么,后者呢,圣人做皇帝岗位,我认为是顺带的事情,属于降维操作了。

先立志成圣(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真至圣贤,圣排第三,要学好心学,个人认为这是起手式),把修身做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如有机缘,顺便坐一坐“皇帝岗位”,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岂不是更好?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这里是魏征劝谏李世民,两人段位都很高,一个讲的道理很好,想必另一个也听得很好,

那么,下一代,下下一代接班人呢?他能做到李世民这样吗?他的班子里面有类似于魏征这种态度与个性的人吗?这个领导者还会听吗? 估计就很难咯。

02,把自己代入进去,魏征是讲给我们听的

把皇帝岗位换成你,换成公司老板岗位

把“胡、越”换成经销商,加盟商...

用企业相关的所有身份代入进去,把“十思”条条在自己身上过滤下 ,试试看

看看有没有感觉?我相信是有的。

相关文章

  • 每日摘录(4月17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这句话摘录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大意...

  • 再学《谏太宗十思疏》

    今天重温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以“敢谏”著称。 “敢谏”需要胆识,但更需要“智慧”,是为“会谏”。 魏征...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节选)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

  • 还好他不在现代

    一、捏了一把汗——还好,魏征生于唐朝,不在现代 古文《谏太宗十思疏》有云:魏征直言敢谏,其睿智头脑,伶俐口才让我们...

  • 国学经典之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古文观止摘抄(二)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

  • 善始克终才能成功

    最近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不得不感慨,读书启智,的确如此。 唐太宗中后期,国力强盛,威名远扬,于是他渐渐骄奢...

  • 古文学习‖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句摘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

  • 兄 弟

    兄 弟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狼牙棒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877:魏征《十思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mk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