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过后,山上的宝贝就出来了,鲜嫩的折耳根,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远远就能闻到香味的香椿……趁着春光正好,约上几个同事,一起去山上挖野菜,去找寻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无价之宝。
一路上说说笑笑,走走停停,路边农家人种的油菜正开花,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指着一些不知名的花与路边的人家聊上几句,很快便到达那个头天约好的学生家附近,在他家里借了锄头,让他带着我们去长有折耳根的地方。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原名蕺菜,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味微涩、辛、苦,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能,生长于阴湿地处或者山沟边,喜潮湿环境,怕强光。叶子可凉拌,可炒肉,也可炮制入药,根茎可以煮粥,可谓全身是宝,无怪乎到了这个季节,人们总会到田坎边,山沟边去找寻。
到底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庄稼地里的道理懂得的很多,知道哪儿长得多,哪里的好,很快便找到一大片长有折耳根的地方,我说这个东西在我们那里长得很多,大多都被人们割回家喂猪,他立马就说这个东西含有的营养成分很高,喂猪的话,猪长的很快,我们说根老了就不要了,他说这个根很好的,晒干了煮稀饭很好吃。别看他在学校精彩把老师气得哭笑不得,但是在家里却不得不为他树个大拇指,非常懂事,很有礼貌。
后来他又带着我们又去了另一处地方,一直在上山。一步一步朝着山上走去,看着小路两边的土地,有的种了庄稼,有的长满了杂草,便想起了儿时的那些日子……
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土地,经常放学后背着背篓上山打猪草,砍柴,拔草,挖地,掰玉米,插秧,收稻谷……农村的活儿几乎都干了个遍,可以说没有不会干的,随着我们搬到马路边上,老家的地便一年一年种的少了,现在能退耕还林的全都种树了,剩下点儿地也都荒废了,长满了一人多高的野草,山上的人家慢慢都搬走了,鲜少有人再去走那些曾经的“大路”。
过年除夕夜回老家给过世的先辈们烧纸,在杂草丛中寻找老路,大部分还有迹可循,毕竟走了很多代人,再不济也会留下很深的印记。忽然间就觉得过年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尤其是祭拜祖先。去山上走一遍,再走一遍先辈们走过的路,感受一下曾经先辈们在这里生活过的气息,祭奠先祖,更多的是对传统的一种传承,无论在哪儿都不能忘根。
随着我慢慢长大,去了其他地方读书,也就很少在下地干活了,甚至有时候一整年都没去过地里。现在也只剩下一点点地,父母在家种点菜,即使想去做点什么,也帮不上什么。又回到熟悉的农村工作,似乎可以找回儿时的记忆。
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都是童时的乐趣,摘野果子,喝山泉水,捉小虫子用瓶子装起来,说是来挖野菜,真正又吃得了多少,更说的是享受这个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大都市,等过年再回来待几天,现代化的生活永远都比不上大自然的纯天然,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是最珍贵的,是无价的,所给予我们的,除了物质财物,更多的是精神享受,也许我们一生都追随不到。
提着大半兜折耳根走在返校的途中,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