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月9日。

好几天没有写日更了,却也不是忘记。我始终在想如果每天只是简单的记录着,完成一个任务似的,这样的写作意义终究是有限。然而,一个人若是想要获得脱胎换骨式的改变,也绝非易事。终究,还是得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向前走去,至于能走多远,能否抵达,也绝非是预期可以把握得了的。
所以,还是要去相信朱永新的那句话,只要上路,就会有庆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最好,我们都走在不断提升的道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陈文在《边教书,边成长》里说到,教师应当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持续实践者和思考者。课余的时候,把之前写的教育随笔就看了一遍,发现以下问题:1.缺乏研究意识,不能锁定问题根本;2.缺乏追问,没有深入跟进;3.对问题的探索没有深度,没有持续;4,视角单一,没有跳出自我的局限。
而另一些节假日写的日更,还是缺乏可读性。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把握好线索、结构、题材,缺乏推敲和斟酌,一旦写作容易信马由缰。
要坚持过一种读写相伴的教育生活,要注意精髓还是让自己形成研究问题的意识,不断实践。也就是说,今后所写的每一篇日更,都力求实现一定的价值,要么提供解决问题新视角,要么发现问题更有深度,或者深挖一个问题,不断跟进,力求有所突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忽然有种“望尽天涯路”的喟叹,坚持读写多年,在工作上还是没有较大的提升。但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去拼天赋。确实是振聋发聩,也是醍醐灌顶。对于工作,我们其实可以更努力。或是更用心地写写教学反思,或坐班时静下心来研读几本书,或是课外尝试写案例分析……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什么都讲效益的时代,狭隘产品化思维、流量化思维裹挟着人们的思考。譬如电影只看票房,忽视了只有“叫好又叫座”才是成功。譬如教育只看成绩,忽视人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还是要说,要有和时间赛跑、和自己赛跑的意识,做到每一天都有收获。
很喜欢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的一句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坚持写日更,并在坚持中不断提高要求,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过一种有“研究味”的读写相伴的教育生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