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消费者洞察系列-访谈技巧-攀梯法

消费者洞察系列-访谈技巧-攀梯法

作者: 地产小白杨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20:33 被阅读0次

    本周开始,不再矫情,回归对于自己的倒逼模式,计划是每周整理一篇关于消费者洞察方面的技巧的心得,一方面是自己对于内容的梳理和回顾,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梳理的过程,搜罗看看业界的人是怎么做和怎么理解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每周一个小点,信息不在多,在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先交代下背景:

    和人聊天时,说起消费者洞察,经常有人向我提到:乔布斯曾经说他从来不相信、也不做市场调研,汽车大王福特也经常说“如果问用户想要什么,他们想要的是一匹跑的更快的马”,从常规的理解来看,这些大牛都对于市场调研嗤之以鼻,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和想法并不重要,因为“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这中间有两点误解:

    1、不做市场调查≠消费者需求不重要:乔布斯并不是认为消费者需求不重要,不要去听网上的复读机们的字面解读,如果你真的了解他的生平,你也许会知道乔帮主还有经典的后半句话,大意是“我从来不做市场调查,我要把自己的脚伸到用户的鞋子里去感受他们的需求”,他生前很喜欢把自己泡在苹果体验店里,去观察和感受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更好的挖掘用户自己都表达不出来的潜在需求,他并不是脱离用户而盲目创新的疯子;

    2、市场调查≠消费者洞察:之前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消费者洞察,出于便于理解,我会说,和“市场调查”相关啊,但不一样。传统的市场调查会将解决方案好坏直接让用户来决策,比如,会直接询问用户某个产品的颜色选用什么比较好?价格多少比较合适?但往往用户决定不了,因为,这得基于真实的使用场景和自身需求去了解,不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甚至截然相反,所以,有时候市场调研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而消费者洞察注重的是挖掘用户的内在感受和需求,更好的了解用户的场景,并不是让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那是设计师的事情),通过深入的沟通、观察,以便设计师能把“自己的脚伸到用户的鞋子里去”。

    当然,想要更好的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有很多方式,今天先从比较基本的访谈讲起,个人觉得实用而有效的访谈技巧即为——

    攀梯法(laddering interview):

    在做产品时经常会想:从用户嘴里挖到的信息就是他的需求吗?你确信你挖的内容是真实的吗?你能理解他的需求背后的原因吗?根据这个需求你又能拓展出其他哪些需求和原因?攀梯法是一个比较实用方法,在用的时候比较像IDEO的“连续问5个why”,直至问题的根源。

    攀梯法适用于探索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核心原因,解释为什么产品某个属性会对于最后的决策如此重要。访谈常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为什么这个对你十分重要?这让你感觉怎么样?”并不断的追问,以期望获得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当用户无法回答进一步的问题或已经报告到价值层面时,对这一属性的攀梯访谈就此结束。

    这么讲也许有点学术化,我们可以来看一个案例:

    关于音响需求的访谈:

    A:说说你不喜欢这个产品的地方?

    B:不喜欢颜色

    A:为什么不喜欢它的颜色呢?

    B:我不喜欢黑色的音响

    A:你为什么不喜欢黑色的音响?

    B:所有的音响都是黑色的

    A:跟其他音响都是黑色的有什么不好吗?

    B:因为很无聊,我希望我的音响不一样

    A:为什么你希望音响和其他人的不同?

    B:我希望选择可以表现我的品位的产品

    A:表达品位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B:我希望展现个人自我,不跟大家一样

    A:为什么希望表达自我?

    B:我就是想要(已经问到底了)

    小结一下,简单的说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探索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么做想要达成的目的,以及这么想所隐含的价值,如图:

    关于音响的梯子

    但实操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用户想不出“为什么”,开始胡编乱造;越接近价值,越抽象,离原本的讨论主题越远,离用户的个人生活越近,会遇到隐私或用户防御的问题;由于老是要绕着弯儿追问为什么,用户可能觉得你很傻,如何让对方不至于讨厌?

    以下是搜集到的五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接近用户真相(附上案例供更好的理解):

    1,通过让用户假想、回忆(使用产品的)情境,引起他/她的思考。

    A:您说您倾向于在周末与朋友聚会时喝果酒,为什么呢?

    B:因为酒精比较少,但是饱足感强,我就会喝得比较少、比较慢

    A:为什么跟朋友聚会时,想喝酒精少的酒呢?

    B:不知道啊,没想过(遇到危机,用户想不出“为什么”)

    A:这样吧,您回忆一下, 最近一次跟朋友聚会时喝果酒的场景是什么时候?

    B:上周末

    A: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果酒呢?

    B:我不想喝醉

    A:为什么不想喝醉呢?

    B:喝醉了就没法跟朋友交流啊,我需要融入朋友圈里

    Over,从酒精含量低到融入朋友圈里,归属感,社会交往。

    2,让用户思考,某物/状态如果缺失了会如何。

    A:您说您倾向于下班回家后喝果酒,因为味道醇厚。为什么下班后需要喝味道醇厚的酒呢?

    B:没为什么,辛苦工作后来一杯,让我感觉满足

    A:为什么下班后喝一杯让你满足的酒很重要?

    B:不知道啊,喜欢就是喜欢(遇到危机,问不下去了,但总感觉没有挖到原因)

    A:如果你家里刚好没有果酒,那你会怎么办?

    B:可能喝啤酒吧

    A:和喝啤酒相比,喝果酒有什么差别?

    B:喝啤酒的话,我可能会一直喝下去。但是果酒的话,一杯就差不多了,就想止口了。

    A:为什么你不希望一直喝下去呢?

    B:喝多了很容易困,早早就睡去了。那我就没法跟我妻子聊天沟通了。

    A:与你的妻子沟通,对你而言很重要吗?

    B:当然,家庭和谐很重要啊。

    Over,从“味道醇厚、容易止口”到“家庭和谐”。

    3、用户无法说出做某事或想要某种感觉的原因时,可询问他/她不做某些事情,或不想产生某种感觉的原因。

    A:果酒有12盎司和16盎司两种规格,您更常购买哪种规格呢?

    B:我总是买12盎司的

    A:为什么呢?

    B:不知道啊,习惯吧(遇到危机,用户不知道,未挖到原因)

    A:为什么不买16盎司的呢?

    B:太多了,我喝完一瓶之前,气都跑没了,就只能扔掉

    A:扔掉啤酒会带来什么问题吗?

    B:让我觉得很浪费钱啊。

    A: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B:我负责家庭开支的规划,我有责任不乱花钱。

    Over,从"12盎司"到"家庭责任"

    4、让用户反思过去,并与现状对比。

    A:您说您通常在酒吧的时候会喝果酒,为什么呢?

    B:不知道啊,习惯点这个(危机,一开始就问不下去)

    A:和几年前相比,您现在在酒吧的点酒习惯跟几年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B:嗯,现在和以前还是不太一样的

    A:有什么变化呢?

    B:以前念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喝啤酒。

    A:那现在为什么喝果酒呢?

    B:现在工作了,和同事出去喝酒,喝果酒看起来比喝啤酒好。

    A:为什么?

    B:果酒的酒瓶设计和包装,显得比较高端。

    A:这对你而言很重要吗?

    B:反映一个人的形象嘛,显得比较成熟、职业化,拉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

    Over,从“酒瓶设计和包装高端”到“拉近和同事之间的距离,归属感”

    5,沉默、重述确认:用沉默或通过再次询问确认的方式来鼓励用户继续讲。

    A:您说喜欢果酒里的碳酸,您觉得碳酸有什么好处呢?

    B:没什么特别的吧

    A:果酒里的碳酸呢?

    B:没什么吧?(危机,但感觉用户欲言又止)

    A:(沉默)

    B:我想起来了,有碳酸的话,口感比较爽。

    A:爽意味着什么呢?

    B:可以快速止渴啊,特别是刚刚运动完的时候,来一瓶最赞了。

    A:您刚才提到“赞”,您能具体解释一下这是怎样的感觉呢?

    B:像是一种对自己的犒劳吧,我完成了自己定下来的锻炼目标。

    Over,从"含碳酸"到"完成目标,自我实现"

    “沉默”在用的时候要确保旁听的人能够理解你的用意,我在操作时经常会发生旁听人因为不了解我的用意,为了避免尴尬强行帮助用户圆话,因而会破坏攀梯法的挖掘,所以事先和随行人员沟通清楚目的很重要。


    九种消费者终极价值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攀梯法挖掘的极限,在这里贴出“九种消费者终极价值”,一般问到这些相关的内容,就已经挖到头了。

    1983年美国《社会价值与社会改变》研究成果

    当然,攀梯法也可以用来自省,对于自己纠结的的决策和行为可以尝试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让自己对动机和内在想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费者洞察系列-访谈技巧-攀梯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sw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