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星会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这是一句来自《中庸》的话,古往今来,无数人都证明了这个道理。
奥运冠军许海峰曾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他的故事。许海峰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射击手。但是他告诉我们他的故事,其实将的一个中心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当许海峰为自己的最后一组只打了91环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的时候,裁判却告诉他,他是冠军。
我相信许海峰此时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如今许海峰主持训练的中国自行车击剑运动中心的备战工作,许海峰仍是这句话:“认真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做到了,一句话一辈子,只有自己的行为才能诠释它。
吴鼎民,安徽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大英教改巡讲团成员,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年获得“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荣誉称号。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社会运动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
他努力着,等待机会,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初,初二没读完的吴鼎民一举考上了大学外语专业,在学习期间,他是学校允许可以不上课的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因为他还是学校中专班的老师,后来吴鼎民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攀登,分别在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习,1988年获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吴鼎民的成功,来源于他对“知识终有一天会有用”这个信念,然后他就一直为了他的梦想而努力,终于成就了灿烂的人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有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所走的路进行详细的规划,分清阶段,划分步骤,认真计划每一步应该怎样走,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每一步达到什么目标,尽量清晰明确。哲人说,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打仗如此,做人何曾不是如此,为了目标实现,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为了自己的未来奠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