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二)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二)

作者: 书之岁华Yanling666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11:05 被阅读0次

一、形式诗性:独特的诗性叙述

“人靠衣装马靠鞍”,形式之于散文亦是如此。对艺术形式自身价值的高度重视,自19 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之后,就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人们的作品,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散文对形式美的追求表现在:结构上讲究对比和完整、风格上讲究多样和统一、情感上讲究真实和诚挚。诗性散文亦如此,所不同者其更突出语言和意境对散文营造的情趣盎然和生动活泼的诗意美感。

(一)语言

文学的本体是语言,文学要通过语言传达情感,语言即思维。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存在的家”的语言,乃是将语言提升到本体存在,提升到人的生命本真和心灵深处,这是一种真正的诗性语言。散文的诗性语言不似诗歌语言那般天马行空和高度凝练概括,散文的诗性语言是建立“在常轨感情以内的感知知觉为基础的”,它强调感觉的细腻、准确和生动。张佐香散文的语言就是活泼泼的生命对于世界的体验与灵魂的探索进行的诗性创造。此种语言就如海德格尔阐释的农鞋,它不仅仅是概念、工具,而是“回想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耀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它包孕着无限的流动性和可能性,召唤着读者一同进入一种澄明的境界。

张佐香散文的语言美源头从《诗经》深处逶迤而来,带着劳动人民的淳朴简洁;流经魏晋文学的长河,染上了诗意山水的印迹;习得明清性灵小品从容的生活姿态和超逸的心灵情趣;承袭五四美文的平和冲淡和丰盈清澈;再是“把具有灵性和思想的文字拆开并拢、折来叠去、压缩拉长、揉扁磨利,孜孜矻矻地惨淡经营”,有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般的笔墨淘洗,使语言内蕴着一缕清新、清丽、清淡的气息。

且看以下充满田园色彩的两例语言表达:

“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 腿捋起衣袖。天空跌进水田,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 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铺翻转过来,捆好。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这两段写的是农人插秧和母亲割麦的情景。自古以来,农活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是“昼出耕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艰辛;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也是“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的痛苦。张佐香写劳作却一反常态,不仅写出了乡村田园生机绿意的美,更写了农人的轻松、愉快、活泼、淳朴与诗意。

男女老少都参与劳作是农人对劳动的热爱;“天空跌进水田,打湿了几朵淘气的 白云”不仅写出了水田的清澈,环境的寂美,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的淘气,借此让我们联想到水田里淘气的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显出一派活泼热闹的氛围。母亲割麦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干活的艰苦,只有丰收的喜悦,“揽麦入怀”、“优美的弧线”、“倒进温暖的怀里”是母亲对麦子如对孩子般的珍爱;烟斜鸟倦,农人归家,家中总有人倚在柴门外,翘首以盼等待晚归的家人。

张佐香用语言的清丽质朴呈示乡村田园的优美与农人劳作的诗意,她没有为了使 语言生动形象而大量堆积形容词和动词,亦没有费尽心思锤炼某个“文眼”,但我们确实被她的语言所吸引。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灵魂的丰富性,在于她用整个生命感受自然的美好与淳朴的劳动。

创造性的想象可以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看或感觉事物的模式,而语言又是文学 想象的基本材料,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会带给人愉悦的诗意审美效果。“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是非常规的语言组合,它瓦解了相对固定的含义,其实是瓦解了我们对现实相对固定的理解和感知,使现实以一个新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语言创新”。

且看张佐香散文想象奇特从而使语言创新的三例表达:

“写信时,他的心情自然舒畅,因而《韭菜帖》也就散散淡淡,字字胜似闲庭 信步,且字字含情脉脉,顾盼间让人流连忘返。”

“我想,它一定是照着月亮的样子设计自己的外形,它把如水的月华都酿成内 心的甜蜜。”

“藤蔓沿着横架曲折盘绕延伸到门楼上,腾云驾雾。云是一片片圆形的绿,雾 是一朵朵紫色的花。”

将杨凝式《韭菜帖》上的字想象成闲庭信步和含情脉脉的人,可谓将字的活泼动 态淋漓地展现出来,字行云流水,想必写字的人亦是这般从容雅致,才会让人对字与人流连忘返。南瓜的外表像月亮,张佐香想象南瓜在晚上是照着月亮的外形生长的,南瓜的甜蜜是如水的月华酿成的,此种童话故事般的诗性想象带着芬芳的情愫与甜美的思想。在张佐香的诗性想象下,藤蔓盘绕到门楼上就如同腾云驾雾,云是绿,雾是花,绿的云紫的雾是另一种视域的创新享受。

这种清新、清丽、清淡与想象奇特的富有诗意美的语言在张佐香的散文中比比皆 是。它宛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心田,却留下了甘美;也似一壶醇美的酒,越品越有味;更是一首首诗,朗朗上口,余音袅袅。除却语言美外,张佐香散文的意境也值得称颂。

相关文章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二)

    一、形式诗性:独特的诗性叙述 “人靠衣装马靠鞍”,形式之于散文亦是如此。对艺术形式自身价值的高度重视,自19 世纪...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七)

    (二)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亦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童年时期的生活,还是婚后的家庭,对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形...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五)

    (二)文化与审美的交融 散文的文化本体性与审美性不是截然分离的,亦不是两元对立的,它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是知性与...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四)

    二、文化诗性:深厚的诗性历史 “形式”之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散文的诗性书写,也在于具...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六)

    三、主体诗性:纯净的诗性灵魂 主体诗性,这是从散文人格的主体角度来说的。“它是建立在人类广阔的精神文化背景和庞大的...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一)

    张佐香散文的个性就在于她清新的诗性。其作品无论是清丽精湛的形式表达、还是深厚隽永的历史叙述、或是哲理禅趣的思想高度...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三)

    (二)意境 意境作为中国文论和诗歌的核心领域,其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呈现。于诗性散文而言,亦是它的题中之意。《辞海》...

  • 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八)——完结篇

    四、审美效应:现实的诗性关怀 “人文关怀从来就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是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它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

  • 文字凝聚出精彩人生——读张佐香散文集《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

    ——读张佐香散文集《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人一物语,一文一凝眸。从张佐香散文集《鲜花照亮...

  • 张佐香

    汉字断想 汉字是一株多历沧桑的参天大树,即使飘落几片霜染的秋叶,都可能在众生的心头神奇地绽出新芽,蓬蓬勃勃地长成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佐香散文的诗性书写(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xk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