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体诗性:纯净的诗性灵魂
主体诗性,这是从散文人格的主体角度来说的。“它是建立在人类广阔的精神文化背景和庞大的现实结构之上的一种形而上层位的哲学追问,是散文对于宇宙万物的感悟,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日常生活的尖锐触及,以及对于个体的生存的垂询。”
一个主体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审美心理结构,才能创造出与之相应的的审美特质的作品。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即主体的灵魂,这是从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来说的。对此,洪宝特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散文与每个思想,每一感觉相维系。在一种语言里,散文利用自身的准确性、明晰性、生动性以及和谐悦耳的语言,一方面能够从每一个角度出发充分自由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则获得了一种精微的感觉, 从而能够在每一个场合决定自由发展的适当程度,有了这样一种散文, 精神就能够得到同样自由、从容和健康的发展”。作家的童年经验、生长环境、书籍阅读等都会对审美心理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作品的创作,无论是中国古代孟子的“知人论世”说,还是外国近现代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无不鲜明地论证着。
广袤的充满绿意的土地是张佐香的乡村记忆、温爱的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她心底的温暖、对书籍的如饥似渴是她灵魂的洗礼,绿意爱意善意的环境孕育出张佐香智性纯净的诗性灵魂。
(一)乡村记忆
农人家庭出身的张佐香,她的散文有扎根大地的纯朴性。她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个草根性十足的女子”,“十分热爱土地里的植物”,故乡那一片绿野,“是我放牧心灵的地方”。
乡村的的生活,使她能够与村子里的树木、田野里的庄稼、园子里的蔬菜交朋友。常在田边阅读的她,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呼吸着鲜洌的空气,耳目之处皆是绿水青山,深情而灵动的乡村意象是她笔下的常咏之物。
“我的灵魂离不开地气的滋养,否则我的存在与我的文字就会变成一片苍白,我的生命也会无根地漂浮。”
“村庄以其独特的浑然天成的气场,将我笼罩其中。它在滋养我身体的同时,亦雕塑着我的灵魂,并且一直为我的人生把脉。”
“无数个清晨,我静坐在草地上或者牛背上,以无垠的绿野作为背景,细细感悟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绿野分泌出思想的情绪沾在我的目光上,感动着我的心灵。思想的汁液沿着绿野的根须抵达岁月的深处。经过绿野的我,在远离它之后,依然恋恋不舍,像是在思念挚友严师。”
土地、绿野是烙在张佐香记忆深处的情结,它滋养着她的身体、它成为她日后写作的对象、它融入她的血脉、它雕塑着她的灵魂。乡村不仅滋养了张佐香这个江南水乡富有灵气的女子,还从灵魂的深处灌溉纯净的汁液,使她的身体与灵魂皆具灵动飘逸之美。与大自然这种生动、充沛的元气,让她的心灵与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产生了生生不息的联系。所以有了乡间土地这个根,才会孕育她纯净的诗性灵魂,她的作品才会呈现出缓缓流淌的绿意诗性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