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老师
学习的目的
群内初一小女生——梦爻姑娘发起一场关于学习的主题讨论,于我而言是震惊而且欣慰的。震惊的是小小年纪,比如当年的我,连学习是什么都懵懂,而小梦爻却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应试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着实让人敬佩。欣慰的是,咱们时光社居然有这等人才,倘若能因此群而让其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少走弯路,甚而促其成就不世之才,那么此群的社会价值大概就在此吧!
说回学习。这实在是一个不能一言以蔽之的大话题。简单一点说,就是一个人不断通过对外界不断吸收、批判、甄选,然后内化、升华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存在两个端点。如果此端是小学生,彼端是学位的最高阶(比如博士),充斥其间的是大大小小的考试,此间的学习大概可以称得上“应试学习”;如果此端是初生的婴儿,彼端是坟墓,充斥其间的是大大小小的坎坷、曲折、困境、迷茫,甚至绝望(当然也有欢笑),此间的学习大概可以称得上是“终身学习”。
虽然动物也可以通过学习(或者可以称为训练)来获取技能,但是“人”无疑是最会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物种。其实有些能力是可以不通过学习就能自然生成,比如婴儿吃奶、青少年的性意识等等,这是因为人的动物性决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生存和生殖的需要。
但是人毕竟是人,有别于其他生物,人的存在还有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实现理想价值,而不枉度一生的目的。如何实现?唯有通过学习。
所以这就触及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学习的目的。
如今的学生,你问他你学习去干什么?答案一般都是“我要考大学”或者更进一步,说“我要赚钱”。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学习目的理解的偏差。考大学其实只是中学“应试学习”的目的而已,考上大学之后怎么办?难道就可以不学习了吗?别小看这个问题,你去现在的大学校园看看,整宿整宿打游戏者有之,无所事事者有之,悲观厌世者有之。其根源正来源于其当初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是“赚钱”,也是流行的一种看法,这个危害更大。笔者供职的是一所国际学校的双语部,这是一所贵族学校,高中生中有不少是整日混吃等死的。你问他:“你怎么不学习?”他说:“我为什么要学习?”再细问,他回答说:“学习不就是为了以后多赚钱吗,而我家有的是钱!”
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有必要来看看学习在不同的阶段的侧重点。青少年时期,世界的一切都是新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吸收广泛的知识,一方面满足好奇心,一方面为将来的职业打下基础。然后工作,我们需要不断的增强业务能力,去利用知识来获取报酬,去实现价值,以此来为家庭担当责任。再然后,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去理解这个世界,去理解自己的心灵。去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与自己的心灵达成和解。最后也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以一己之学,去尽可能多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去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因为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财富,才能更好的去实现更大的价值,所以终身学习才成为必要而迫切。
那么,梦爻同学,从现在开始,考大学不过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应试学习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种必须。学习每一个科目,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更多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为了创造更大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只有提到这个高度,学习,才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才是一种快乐的本源,才是浸入你生命的基因!
努力去学习吧,小梦爻!曾老师看好你!!
2.王良
论学习
本人年近半百,一直是学渣,而且半生一事无成,近年于儒学、佛法关注多一点,偶有自心体会难登大雅之堂,请各位学友指正。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培根的名句最为人耳熟悉能详,世间知识虽然博杂,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可见学习最终还是要使人真实受益。
我以为学习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学知识,另一种是学习人生智慧。
我想纯粹的学习知识,已经有很多人介绍过了就不再多涉及。人世间中有诸多烦恼,并不能是纯知识来解决,尤其是人生中需要一直与人打交道,现代社会也是日新月异,节奏变化快,人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中国主流价值观缺失,也是造成了许多精神问题。
还是主要说下修身,学习人生智慧的体会吧。
一、正心、诚意
要能学得进去,要立大志,发心和格局要大,要真切,才可以得以成就。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才造就了一代伟人的磅礴人生。
正心,如同是射箭的方向。诚意,如同是拉弓的力度。方向不正,力度太弱,都无法达成目标。
这个正心,是基准,无论立何等大志,但一定是为国为民,利人利已,诸善奉行,而不是只贪图眼前的苟且。
二、空怀心态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诚然如此,学习要有空怀心态,才可以虚怀若谷,才能学得进去。
孔子这方面也深有体会,子绝四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同时,人皆以先心为是,如果有此前的错误知见,而于正知见无法信受,则如入宝山而空手还,非常痛惜。
三、时时熏习,勿放逸
学而时习之,学习就是要改变自身的习气。让自我的心智模式得以修正在,习,鸟扇动翅膀。喻不断往复修习所学,这与佛法中时时熏习,正念不失,也是相应的。这样,才会使人产生一种新的心智模式与习惯,覆盖掉原来的旧的习气。使得我们的内心智慧与生命焕然一新,想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也是如此吧。
系统论中量变引起质变,无论是何等天才,这一万小时的努力也是少不了的。
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太多,佛经中讲: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根。现代不仅如此,还有网游,各种享受,玩乐,万花筒一样,令人眼花缭乱,动摇人心,而且学习有小得时,更须慎重。此时,仍要清醒的知道,自已仍在路上,只是中间的化城中,无论什么样的赞扬,名利,都不能动心,否则也就负累太多,无法继续前行了。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四、勿得少为足
行百里者半五十。许多人由于生活、工作或各种因缘,难以持久坚持修学,更多是得少为足,学到一点,觉得就很了不得,从此止步。
需增广心量,体会古今中外圣贤言教深意,莫以自心为是,精进不懈,方可止于至善。
五、知行合一,真实受益
学到的东西,要内化到身心中,于生活中不断反复实践,如琢如磨,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行合一。这样会使人真实受益,凡是善法,是一定会令人真实受益。而能受益,也会令人更努力去学下来。
六、博学多闻 一以贯之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思想、哲学流派甚多,各种“伪大师”也到处乱窜,有一定知识和视野,坚持科学认知,坚持正知见,尤其重要。否则,只习某一项内容感觉说的不错,但别人一质疑,特别是讲了许多玄妙的言说,自已也无法应对,容易动摇信心。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
同时,以圣贤言教来一以贯之,有不明之处,就以圣贤言教来对照验证,客观分析是哪里有问题,为何如此,以圣贤言教慧眼观察,基本可以避免自已为外道邪说所迷惑,不失正见。
3.社长
《论学习》
这是时光社的一个讨论主题,还有个副标题:“从应试学习到终生学习……”。
主持这个话题还是个在校的很nice的女中学生,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义。一个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但已经敏感的开始反思“应试学习”,意识到“终生学习”。
谈到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问:
为什么要学习?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等于搞清楚了学习的意义。一个事情唯有清楚了它的意义,我们才能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尝试。哪怕屡败屡战,只要明白这个事情的意义,也能坚韧不拔,直到达到一定的成功。
为什么要学习?
我觉得主要是为了拯救我们自己。首先是拯救自己的存在,然后才是关乎他人,关乎社会,关乎世界。
拯救自己是个大问题,这不是件小事。拯救自己的肉体,这就要去学习谋生的技能。拯救自己的灵魂,这要去学习审美的精神。
拯救自己,从技能层面而言,就是认真对待小事,做好小事。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做好每一个产品,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从精神层面而言,就是认真理解每一个观念,认真读每一本书,认真对待每一次感悟。
生活事业中的一切小事,这就是学习的对象。大事学习不了,大事只能参与,参与的只能是大事里面的其中一件小事。能做好小事,无数小事累积在一起,就成了大事。
人的一生是什么?
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婴幼时学习吃饭走路,童年学习说话玩耍,少年学习知识,青年学习做事,中年学习做人,壮年学习立业,老年学习健康,晚年学习怎么去和这个世界达成最后的和解。
学习是否有终点?
我一直认为古人说的一句话是:长到老,学到老。老父亲纠正我说:不对,长到老,学不了。
这就清晰了,学习正如主持者所言,是“终生学习”。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事情某一人,而是持续一生的。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习自然宇宙的规律,感悟最高的道。学习是没完没了的,所以老父亲纠正我说:长到老,学不了。
快乐从哪里来?
从做好每一件事情处理好每一件人事中来。怎么达到这个做好处理好?全靠持之以恒的学习,全靠虚心听取,倾听每一个人的声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这就是“终生学习”的意义。
社会为学习型的个人的让路,市场为学习型的公司让路,世界给学习型的民族让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