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为止我一共办了6期训练营,从第二期开始实行打卡制度。
最初只是想把每节课的作业进行分解,每天可以完成一点思考,降低作业难度,后来发现大家每天打卡内容都好精彩,训练营结束后,同学们感慨最深的都是关于打卡 。
尤其是在打卡制度下(当日不打卡有处罚,一次30块人民币),和其他人一起打卡,一起分享每天的收获,看别人每天的进步,也会激励(刺激)到自己,不敢怠慢。
35天下来,职业规划方向更明晰了这是自然(广告是不是太硬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都反应说因为看见群内的小伙伴都很努力(反正不交作业就罚款),所以自己也变得很有力量。
比如有的同学职业规划35天的课程学到最后几天,直接在群内宣布转行成功,这让群里一下就不安静了(嫉妒+刺激吧?)
再比如有的同学,直接在群内公布自己的工作转换和应聘情况,超快速的行动力对其他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换工作的人也是不小的冲击。
还有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尤其是完成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往经历梳理的时候,有的同学的作业(经历)真是够牛×,让大家仰慕不已。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多了,我都不以为然(心里贼骄傲),但是对于每次训练营的小伙伴来说,都是一段特别难忘的体验,训练营结束后很久,都会一直回味一起打卡,相互鼓励(刺激)的35天,感觉自己成长的特别快,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同类。
所以,其中一期训练营的同学干脆在结束后,自发又组织每日打卡行动,每天自觉自动到群里打卡,分享每天的收获、改变、心得、体会,还会相互讨论,相互鼓励,私下不少人都结成好朋友,在一个城市的面基。
我看到很多人都跳槽了、该行了、重新开始了,或者更有奔头儿了(不是我说的,如实反馈群内情况而已,得意脸)。
不少网友都问过我:“卢老师,你是怎么走上职业规划咨询师这条路的呢?“这是个好问题,我要仔细讲讲。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呢?那时候我也说不清。
毕业之后,我没有从事本专业(具体原因之前曾经写过),第一份长期的工作做了销售(近5年),有一个原因是导员在毕业前给我们开会时讲:“销售是最锻炼人的职业!”现在我明白了,他至少有一半是为了解决就业率的问题,但是我依然从实践当中总结出:“销售确实是最锻炼人的工作!”
我那时隐约觉得销售可能离我的目标最近,将来就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但是直到转行,我也没摸到边儿。
后来我转到学校做了老师,这时貌似和我“自己的事情”已经偏离了,我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还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儿吧,就安安静静的过了有几年。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觉得:“不行啊!就这样下去,我迟早变成路人,哪还有自己的事儿啊!”
从小的信念就像一颗种子,我以为它已经坏死了,原来没有。
我开始折腾,寻找各种机会,每次遇到貌似新的契机,我都马上去考察一番,有人找我合作的,有人挖角挖我的,有人为我提供兼职的,有人和我谈转行的,我用了2年的时间来回去试探,居然发现能走的路都不是我期望的路。
我到底在等什么?自己其实也不明确知道。
直到有一天,北京的同事推荐了一个课程给我,是她学过的,当她介绍这个课程的时候,我瞬间就感觉好像就是这个了,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
你猜到了吧?就是职业规划的课程。
因为我之前从事了6年的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工作,当我听说这样一个课程的时候喜出望外,这不就是帮我把这6年的经验系统梳理成体系,让我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吗?
我毫不犹豫的飞到上海,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如果职业规划这门课程让我看到光亮,那么一起学习的同学就都是一只只的聚光灯打在我身上,从毕业后我就没有系统学习过,更没有和一群人讨论问题天天超过12点过,课间休息在讨论,上厕所在讨论,吃饭在讨论,睡觉之前都在讨论。
我觉得这是一群疯子吧,这么疯狂的学习,关键他们的背景资历都很深厚,硕士,博士,博士后,工作年头至少都是十几二十几年,我这个平时过了10点就想睡觉的人跟着打鸡血天天超精神。
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了,那就错了,因为是全国各地的同学,后期我们都通过群交流,很多都加了好友,会天天看见他们的朋友圈,你会看见今天他在某个地方新学习了××技术,明天她在某个地方参加了××论坛,后天他的朋友圈出现他在学习××的现场照片。
我经常和朋友说,感觉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为什么呢?行业内同学中牛人太多,爱学习的,爱读书的,爱研究各种技术的,爱组织各种活动的,经常感觉自己智商不够用,需要多使劲,再多使劲才行,不然都没有脸在这个圈子里混。
不过也像一位同学说,每当我感觉自己太累太郁闷的时候,最喜欢找同行聊一聊,聊着聊着就开心了,职业规划师的使命就是找到对方的优势,并且鼓励对方借势前行,所以对于自己人更是看得精准,鼓励的彻底,我是有多幸福!
去年的一位咨询客户,女生,咨询完不到半个月就辞职了,中学老师不当了,飞到北京去做了记者。
我问她:“做出这么大的改变,你不会后悔吗?”
姑娘说:“我觉得这辈子做出的最英明的一件事,就是走出来,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有很多有趣的事,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都会找到属于你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我觉得很开心。”
所以我想说什么呢?
你得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就像35天打卡群里相互支持的小伙伴,就像和我一起在职业规划领域开疆破土的小伙伴,就像寻找理想同伴的这位姑娘。
当你和一群有共同追求的人建立紧密联系,你就会被带着往前走,你会越来越自信。
你和这些人,相互认同,相互激发灵感,相互成为动力,相互推进。
你们彼此成为不可缺少的力量,你们相互成就。
别再孤单一个人了,赶紧去找同伙,不,同伴吧!
结尾小贴士:
圈子的力量不容小觑,你也要学会寻找这样的圈子,几个步骤:
1,根据目标搜索人群,如果是加入到收费的群体最好(金钱是检验实力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会提高识别效率)。
2,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懂得分享自己擅长的。(做一个有交换价值的人)
3,快速学习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