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一
刚开始,到了陌生的环境,总想交很多朋友,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里。和很多人一样,回到寝室,几人一起约一约王者荣耀,吃鸡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会一起讨论过去,畅想未来,在我们之间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趣事。
后来,我进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上面。有段时间,忙着做信息录入表格,因为人员少,分配的任务比较多,当时还没有电脑,吃完饭就直接去图书馆的网络中心,做表格,闭馆后,马上回去收拾,等室友不用电脑了,借用一下继续敲打。
那天12点左右,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我借着电脑的光看着纸版的,再看电脑的,恨不得举起键盘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的按,不仅眼睛难受,还担心影响第二天上课。逐渐熟悉这种工作状态后,效率还是很快的。完成检查时,发现,部门的同学也只剩下一两个还在用手机屈在被窝里做表格。那一刻,猛然觉得十分孤寂。
或许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忙着部门工作,白天没课的时候,拿着一两本书,戴上耳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值班帐篷里边,忙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时不时碰到同学打个招呼,大家就各自忙活,在偌大的校园里,我们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有时候就不自主的想,冬天值班,夏天值班,还穿着不合时令的衣服,多少有些难熬,有时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宿舍,室友们要么在谈天论地,要么一起打游戏,猛地一打开门,既熟悉又有些距离。
有时候特别想和他们聊聊我们的工作,讲的不好,听的更少,时不时还嘲笑一下自己的坚持,“我都不知道外边多冷,还是呆在寝室舒服,要我说,参加这也没啥用”。或许吧。
文档,表格,PPT...逐渐常规化的训练使我的水平进步还可以,到了末底微机考试,就发现室友会源源不断的来问你一些基本的问题,这就是是我学到的。
后来,和部门同学一起参加学校演讲和话剧比赛,我负责的是一个角色,音乐剪辑和PPT制作。彩排期间,我去放映室负责PPT的播放,有不少人问我,PPT谁做的,还不错,包括一些部门的负责人。而我的室友,不知情,不了解,在我们的一等奖奖项颁发后才明白这段时间忙的都是啥。
学期末,元旦晚会,青年志愿者组织小品表演,我也参与其中,在才华横溢的学长,可爱感性的学姐带领下,调皮捣蛋,经验不足的临时演员们相互理解,扶持,努力。长时间的相处我们既成为了彼此的好朋友,也完美的演绎出精彩的作品。在面对审核老师的刁难,演出期间的不足,愤恨,失落,也曾想过放弃,一向活泼的学姐,忍不住哭了,“凌晨两三点还在修改的作品,就这么结束了吗?”我学着,调了出去,想尽办法鼓励大家,逐个的调整大家心态,在临近崩溃的边缘,把大家拉了回来。每天除了上课,和不定时的吃饭休息换来的东西,谁都不想放弃。这样说吧,有天晚上很晚结束,一人买个烤红薯就要赶忙回去的时候,室友给我发了信息,“你今天干啥去了?,不回来了?”
这些默不作声的发生着,很努力,很突然。
我还是没有留在这个队伍里边,大一即将结束,并没有参加竞选,学长学姐问我,干事问我,甚至辅导员都问我,我说,还没有做好准备,进入这个组织,大家都在努力,慢慢的才知道维持和创新有多困难,按部就班似乎是很简单的,我不想。
在结束的日子里,绝大多数都在把自己边缘化。当我仍然保持着一种十足的干劲时,我的朋友说,“都要散伙了,别跟着瞎忙了,你又不竞选,没必要的。”难道是这一年来的经历,让我养成了这个习惯?应该是。
学姐在干事群里吆喝做事,没有任何反响,因此,就没有挑选的余地了。其实就是帮助另一个部门的同学,一起来给教导老师打下手,当然,都是体力活啦,彼此也都不熟悉,相互谦让,手脚都很麻利,高质量快速度完成,然后,那个同学给我学姐发了不少感谢的话,学姐介于让我看看,说,给咱青协争光了。
在朋友看来“多管闲事”,能延续到什么时候呢?到竞选结束,到大家像约定好一样悄无声息的离开部门,到现在。留任的同学太少,课又相对集中,值班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我就轻车熟路的去了,撑帐篷,贴信息...一屁股坐在那,除了有点热,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打雷下暴雨前的狂风,把帐篷搞的支离破碎,恰巧经过,还都是那些熟知的人,配合也很到位,很快就转移了阵地。要感谢我的小胖室友,是他帮我把帐篷抬到回收处,而且,也会听我说任何哪怕不着边际的话。我也希望,小胖还能和我聊很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