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陆澄录》-25 论为学功夫

《陆澄录》-25 论为学功夫

作者: 庆哥的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6-27 06:45 被阅读0次

原文: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守静,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不解释原文,基于原文,给出我理解的学习中的几个阶段:

我刚开始读书学习时,心总是定不下来,往往是一边读书,还一边想着我淘宝买的水果什么时候到?几点去接儿子比较合适?今天放学后他会想在幼儿园玩多久?今天网上的一个差评,应该怎么回复比较合适?

这种一边读书一边想事的状态,很累。但却又很难自我控制,科学解释这是人大脑的基本工作原理,一心多用,只有如此才能规避自然生存的风险。

但在现代社会,不存在生存风险时,这个基因自带的功能,就成了困扰我专心做事的绊脚石。阳明先生称之为“人欲”。

为了让自己心定下来,可以先打坐,静心。当然打坐,冥想等书籍很多,随便找一本都有具体方法,我去年经常练习冥想,冥想会让我进入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心很静,很舒服,而阳明先生说了,这是“枯禅。”心定下来只是一个基本入门路径,不是目的,目的是静心后的反观觉知,觉知自己的人欲,诸如好名,好利之心,自己的贪嗔好恶之心,自己的为什么大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羡慕?为什么嫉妒?这些心生起时,能被觉知到。这个觉知的功夫,就叫“省察克制”。

一旦觉知到自己“惰心”了,就可以在这上面下功夫,克制“惰心”带来的内耗,专注于读书学习本身。一旦觉知到自己的“怒心”了,就可以问问自己“怒心”背后的欲念是什么,从而观察这与自己的人生方向相违背,“怒心”也就化解了。这种“省察克制”的功夫,是心定后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省察克制后的反省与改过,反省和省察克制有点儿类似,我理解的反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假设一位顾客投诉,说我们蛋糕里面有鸡蛋壳。面对投诉,“前中后”三阶段的反省,会带来完全不同结果。事前:防范,细化工作流程。事中:道歉,并改进工作流程。事后:首先认为顾客找茬,应对方式是解释,之后才意识到自身工作没做好,然后开始改进。我们省察克制的目的,是让自己做到事前觉知,事前反省,这样投诉根本不会发生。

省察克制,反观觉照。看起来是觉知自己的七情六欲,一旦发现,马上去掉。就像猫抓老鼠,一旦逮住老鼠就死定了,对自己的私心私欲也一样,不可自我姑息。好名,好利,好货的心少了,才能到“中”的境界。

“省察克制”修心性这事,是一辈子功夫,不死不休。只有将自己的私欲克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心存天道,处处思诚。

相关文章

  • 《陆澄录》-25 论为学功夫

    原文: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 月读传习录第5天

    《传习录·陆澄录》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

  • 学习心得

    今天继续学习传习录十三《陆澄录》,先生说:为学需从本原上下功夫,如同种树一样,要从根上下功夫。切不可操之过急,亦不...

  • 若辰读国学经典 10|100

    【书目】《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原文】 一日论为学工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

  • 43学有长进的途径是什么?(31)

    《传习录》第三十一条阳明先生教导陆澄想要学有长进,就要抓住为学本源循序渐进下功夫。 我们学的本源是什么呢? 这个问...

  • 【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33)】

    陆澄录【9】 【原文】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漆雕开①...

  • 百人百天百炼[15]知识长进是循序渐进的

    晨读巜传习录》陆澄篇 陆澄问王阳明先生,知识不长进,如何? 王阳明先生说:"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

  • 传习录笔记20

    陆澄录 【原典】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漆雕开曰:‘吾斯之未能信。’夫...

  • 《陆澄录》-24 论“性”

    原文: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

  • 【传习录读书札记98】如何才能内心宁静?

    陆原静,即陆澄。《传习录》第一录是徐爱录,第二录是陆澄录,第三录是薛侃录;第一书是《答顾东桥书》,第二书是《启问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陆澄录》-25 论为学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fm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