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55敲门,喊女儿起床。之后,我就把她的早餐端到了餐桌上。按照她平时的速度,想着等她收拾好了来吃饭,冷热就刚好,以节省吃饭的时间。五分钟之后,没见人出卧室。我忍不住想喊女儿,催促她的惯性升腾起来了。我意识到自己又想越过边界去管女儿的事情了,就将即将脱口而出的催促忍住了,但内心的声音不停地交战着。“这么慢,一会饭该凉了。这个汤包凉了就不好吃了,我要不要再加热一下呢?算了,太麻烦了,凉了不好吃,就不吃,活该她今天挨饿。起床怎么这么慢,这是在磨蹭什么呢?昨天晚上睡晚了?起床后先忙着看手机?待会就没时间吃饭了,还要着急忙慌地出门。管她呢,迟到了是她自己的事,吃凉饭是她自己的事,挨饿也是她自己的事……”脑子里各种念头翻腾了好几分钟,最终,不知道是哪个念头的力量太强大,让我脱口又催促了女儿一次,这个脱口而出的刹那,那么流畅和快速,直到自己听到自己声音的一刻才发觉。随之而来的是既轻松又沮丧的感觉。
当女儿最终坐下来吃饭的时候,我又抱怨了一句:“怎么这么慢!”女儿说:“我困啊,昨天晚上就晚睡了十分钟。”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控制住催促她而起了情绪,就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观察自己和女儿。女儿也没有抱怨饭凉之类的话,很快将早餐都吃完了,收拾好东西,情绪平稳地上学去了。
这算是记录一次轻微焦虑和轻微情绪失控的自我观察过程吧。虽然,一个不小心就被焦虑带走了,但那个观察者还是很快就回来了,索性,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