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现一个公众号“镇西茶馆”,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维护的。李镇西先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现为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身为“50后”,仍以每天一篇推文的力度,孜孜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所思所想,并且不为世俗眼光所累。正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写作“三不原则”,即不媚上、不迎合、不从众。
他不接受读者的道德绑架,不写“命题作文”,不去蹭热度,不去一一回复读者留言。他每天更新文章,并且也设置广告推广。有人在后台给他留言,说李老师变了,不再是那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了,他只是一笑了之,说道:我行事只考虑两条,一是否违法,二是否妨碍他人利益。如果哪天我去开火锅店了,大家也不要惊讶,我只是选择自己的生活。
豁达的人生,是不惧外面流言蜚语的,只有卑微狭隘的人,才竭力搭建自己的人设,而这种孤心经营恰恰不堪一击。
除了佩服李镇西先生豁达从容的心态外,还有感于他善于钻研的品格。从作为普通语文教师的一战成名,到所带班级创造“高考神话”,从42岁攻读博士,到作为专家仍坚持深入教学管理一线,一次次的选择,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探寻与追随。
这对于我们踏入工作岗位不久,对职业、人生还时常感到困惑迷茫的年轻人,具有巨大的启迪。学历重要吗,平台重要吗,机遇重要吗,天分重要吗,不能否认,每一项都很重要。但最为重要的,应该是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这种话,似乎从小就听人说教,说了这么多年,成为一句口号。恰恰是最为熟悉的口号,我们却忽视它最为淳朴的内涵。有时候,我也怀疑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过于超前,将那些需要经历半生才能领悟的道理,在还认不全字的年级灌输于我们。
我也时常抱怨,抱怨工作单位,抱怨生活环境,抱怨各种不公。发过牢骚后,生活还是要继续,工作仍然很繁琐,人生还是不见起色,日子照旧浑浑噩噩。
总有人对我们讲,人生最为美好,值得奋斗的光景,也就那十几年。如果在这段时间中,没能确定自己的目标,并深耕其中,那么以后的人生,也很难有什么起色了。是时候少了无意义的抱怨了,想想自己究竟要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2019.7.22 湖东路63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