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习惯

作者: 衍水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1:29 被阅读0次
    父辈的习惯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的生活很艰苦。爷爷和我的父亲长年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母亲在家里操持家务。从记事开始,家长们的勤劳节俭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父亲讲,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带着他和姑姑逃荒去了黑龙江。在那里,爷爷给人做雇工来维持一家生计。爷爷很勤劳,从早到晚一直不停地干活,那里的田地很多,都一眼望不到边,铲地时有时一条垄要铲上大半天,爷爷从不叫苦叫累,硬是自己一个人把父亲和姑姑拉扯大了,而后又一起回到了本溪县。爷爷活到了八十七岁,八十三岁了还能与父亲牵牛犁地,上山打柴,春种秋收,喂养耕牛。他自己说,可能是几十年的艰苦劳动让自己有个好体格吧。如果不是因重感冒生病治疗不及时,老人可能要活到九十几岁吧。

      爷爷特别节俭,吃饭时从不掉下一个饭粒、一个菜叶,他说那都是汗水换来的,绝不能浪费。记得有一次,我们吃高粱米饭,我自己把饭掉在桌上一口,爷爷看见了,急忙用手捡起来,放到自己的碗里,并责备了我一句。当时自己年龄小些,脾气又赖,故意用筷子把饭全扒到了桌子上,当时爷爷啥也没说,眼泪在他眼圈里打转......现在回想起来,无地自容,惭悔之极!为此事,我已多次在爷爷的坟前道过歉:爷爷,对不起!

      父亲也受爷爷的言传身教,从年轻到现在,一生也是特别勤快节俭。在家里,我一共姊妹四个,那些年我们四个孩子都上学,父亲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补贴家用,让我们好好上学,父亲在自家房前屋后开了几个小菜园,种了很多菜,经常用推车推到县城去卖,来回要走上六个多小时,中午却连午饭也不舍得买。父亲还和母亲饲养了很多的猪和鸡,那些年,基本上就是靠卖猪和鸡蛋让我们姊妹几个完成了学业,而后又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赶上逢年过节回去看父母的时候,就陪他们说说话,临走时给他们留一点钱,让他们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但每次父亲都偷偷把钱又塞回我的包里,并一再告诉我,你在城里用钱地方多,自己留着用吧,他自己现在还能动弹,饿不着的。又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啥也不缺,啥也不馋,随便吃点啥就心满意足了。今年七十八岁的父亲仍在春种秋收、四季劳作,他想闲也闲不下来。

      我的孩子偶尔也有挑食的时候,我从不斥责她,而是给她讲祖辈们的过去。我说,在你爷爷小的时候,那是真吃不上饭呀!一小盆稀得可以照人的糊糊还要等到凉了用筷子划做几份,一顿饭几口人才能吃上那么一小份,有时迫不得已就只好往里加野菜、树叶啦!......听完这些故事,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挑食了。为了我们父女两人能够共勉,我还将曾读过几天私塾的爷爷告诉我的一句话写好贴在墙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辈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jf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