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写读书总结。最开始是有些懒得动手的,只是想来想去,每年都看了不少书,还是有必要总结一番,记录下来。自从上一年入手Kindle以来,现在阅读已经全面转移到了Kindle,只在找不到电子书版的时候,才看纸质书,用上Kindle,看书方便了很多。
今年看的书不多,算下来,勉强有16本(套)。之所以要说勉强,有一本书其实只看了一半,还有太宰治的那本《人间失格》,有点不一样,然后是《一句顶一万句》正在看,只差最后一点了,也就算在2018吧。而阅读的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幻的阅读量减少了很多,知识类的增加了不少,另外也开始更多的涉猎主流文学作品。
以下是今年的阅读清单:
吴军——文明之光(全四册)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私市正年——伊斯兰怎么了(50%)
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
林欣浩——佛祖说了些什么
肯·福莱特——圣殿春秋
毕飞宇——小说课
海明威——老人与海
太宰治——人间失格
杨绛——我们仨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李治中——癌症·真相
李治中——癌症·新知
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雷·布雷德伯里——华氏451
先说今年最喜欢的《文明之光》,这套书共四册,阅读花费的时间也挺长。一来因为整套书的字数较多,需要时间来看,二来则因为书中的内容也需要用一些时间来消化。这套书在字数多的同时,包含的内容也多,也正因如此,每一章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太深入,看完也是了解到一个大概。当然,虽不深入但也不粗浅,读完也是受益匪浅,现在我已将这套书当成一个知识目录,其中涉及的内容,兴趣不大的,了解过就行,而有兴趣的,以此为基础,再从其它方面去深入了解。
这是一套讲历史的书,但又与一般讲历史的书不太一样。全书共二十四章,每一章都各自独立,讲述了人类文明的一个时代或一个闪光点。要说联系的话,也就是从第一章开始,到最后一章,大体上是按时间来排序。作者在序言也已说明,关于王侯将相的武功基本上没有选,一些大家熟知的内容也没有选,因为这类书已经很多了。所以整套书的内容,围绕着“文明”这个关键词,从不同的角度很好的诠释了人类的历史。
然后是《人类简史》,这本书之前被炒得非常火,只是看完后,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惊喜。没有惊喜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只是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罢了。这书可以一读,但也不至于被捧得如此神。
关于历史的第三本书,是久负盛名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已经被太多人夸过了,关于它的好,我也就无需赘言。其中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章关于万历皇帝的日常描写,直接将这位皇帝给写活了,就像是他出现在眼前一般。这一章从不一样的角度,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从真实的角度来讲述皇帝这一职位,不禁令人感叹,皇帝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剩下的内容也写得非常好,这个好,我是说不太出来了,只是这本书,嗯,确实好。
以上是关于历史的书,然后是关于宗教的书,说起来,宗教也是可以归为历史的,毕竟它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直存在并且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突然对宗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兴趣并不是说对某一宗教有了信仰,也不是遇到了什么机缘,而仅仅是出于强烈的好奇。这种好奇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求知欲,让我想要去了解这些宗教到底是在讲些什么,有着怎样的历史,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去相信,甚至为之献出生命。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生活环境所限,对这两个宗教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世界三大宗教的概念之中,并无更多。而当接触到一些西方文化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宗教元素,对于这些内容,由于从未了解,也就很难顺畅理解。
于是,从2017年底开始了解过基督教之后,今年在书店看到了《伊斯兰怎么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地图解读跨越千年的穆斯林文化》,从副标题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是以地图为主,而实际上不仅是地图,还有很多其它插图,能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全书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但基本把伊斯兰教给讲清楚了,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目前只有台版,境内卖得十分昂贵。由于内容不多,便想在书店看完,然而第一次看过一半后,下次再去书店已经找不到这本书了,甚是可惜。
然后是关于佛教。由于东南亚盛行佛教,这个世界第三大宗教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尽管如此,我老是感觉并不是太懂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能接触到的宗教。于是今年看了《汉化佛教与佛寺》和《佛祖说了些什么》这两本书。前者主要是介绍了汉化佛寺相关的内容,书并不厚,但信息量还是挺大的,看完后对国内佛教有了很多了解,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寺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者主要是对佛学的科普,有些很好理解,还有一些倒看得有点迷糊,这迷糊并不是没看懂,而是感觉佛学上的一些东西,着实有些绕。
当然,宗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并不是看那么几本书就能完全了解。但我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已经对宗教有了初步的认识,起码在以后接触到有关宗教的内容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无所知。
接下来轮到《圣殿春秋》出场了。这部小说的腰封上写着“一部小说写活中世纪史”这么一句话,我想说,太贴切了!如果放在以前,对于这种大部头小说,我可能并不会急于去阅读,最多只会放在一个计划清单里,而这个清单的最优先选项可能永远是其它书,可现在有点不同了。“中世纪”,“教堂”,这可是刚刚好啊!好在刚刚了解过了基督教的历史不久,正想检验一下对其的理解程度,而对这部小说,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结果是异常惊喜!这喜就喜在这是一部超级好看的小说,好看的不仅仅是其中的故事,更是其中关于中世纪,关于教堂的描写,“写活中世纪”当之无愧。
说起小说,今年在网友的推荐下,看了《小说课》。这本书其实是作者毕飞宇的讲课稿,讲关于小说的课,最后整理成了一本书。书不厚,挑了几篇著名的小说来分析。比如最开始,讲的是《促织》,把这篇小说拆分开了来讲,分析它的结构,讲它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又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好。小说看了很多年,说起来,常常只知道一篇小说好看,而要说起它好在哪却有些难以描述,现在被这么一点拨,倒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分析不仅对于读小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对于写小说也同样是受益颇多。
书中分析的小说,都是名家名篇,多数为短篇。在此基础上,我还顺便把其中提到的几篇短篇小说看了一遍。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汪曾祺的《受戒》,不仅是对这篇小说印象深,更是对毕飞宇给汪老的评价印象深刻,他说汪曾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学的。一句话,把汪老的文字抬了到极高的地位,我深以为然。
关于名家,今年还看了《老人与海》。想起要看这本书,也是因为《小说课》中分析了海明威写的《杀手》,我才猛然想起,海明威最著名而且尽人皆知的这篇小说,我还没看过。于是看便找来看了,但并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也许是自己的文学素养还不够吧,或是对文中的时代背景不甚了解的原因,只好待日后再来了。
另外一篇尽人皆知的小说《人间失格》也是现在才看。在此之前,已经被很多对这篇小说的评价给吓到了。大家都说这是一篇很“丧”的小说,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其实看过之后,我倒觉得还好,可能是因为看过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缘故吧,对主角的人设没有太多的新鲜感,相对地,也就没有觉得过于沉重。有人说,从中读到了自己,我觉得不至于,毕竟小说中的主角有些过于极端,最多也只是从中能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仅此而已。
另外说说这本书,在看之前,我以为《人间失格》是一篇长篇,直到看了才知道,实际上只是一篇中篇。市面上的书,其实都是这篇中篇加上作者的一些短篇集结而成,所以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书中除了《人间失格》这篇之外,只看了太宰治未完成的遗作《Goodbye》,相比起来,这篇遗作我倒是十分喜欢,可惜没有写完,甚是遗憾。
杨绛的《我们仨》也是一本十分有名的书,今年才看。还记得这本书刚上市那会儿,书店一直摆在醒目的位置,常常一进门就能看到它,只是当年的我并没有兴趣去读它。好在,那时候我也没有必要去读它。这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太年轻的时候去看,可能并不能看出太多深意,现在看,刚刚好。
同样,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名气不低。其实也没太刻意想看这本书,只是一打开,看了个开头,就想继续看下去,好的故事就是这么奇妙。这本书描写的是旧社会的低层人民,我突然发现,生活在新时代的自己,好像对旧社会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了解,更别说感同身受了。那是那一代人的历史,那一代人的过去,在不到百年之前,中国的百姓就是那样。
刘震云的书是第一次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感觉特别有味道,那通篇的“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上映的电影《湮灭》,我十分喜欢,自然而然,也就找来了小说原著《遗落的南境》来看。可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小说竟十分难读。虽然三部曲加起来的字数不算太多,倒是花费了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之前已经写过关于这部小说的读后感了,在此也就不再多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当时写了那篇读后感,才把微信公众号开了起来,公众号的名字也是来源于这部小说。
今年读的另一本科幻是《华氏451》,反乌托邦的小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84》。只是这部小说没有太大的惊喜,当然也不差就是了。
这两本科幻,是我今年看科幻的全部,此外,还有一些短篇,就不提了。
最后是李治中的两本科普书,《癌症·真相》和《癌症·新知》。当时是李咏去世的时候,有公众号蹭热点,推荐了这两本书,从介绍来看觉得不错,就找来看了下,发现这确实很好,干货很多。书中的内容,其实是作者在公众号上发过的推文集结而来,从书籍的角度来说的话,行文显得过于随意,并不能算得上是好书。但从科普角度来说的话,却是做得相当出色。《癌症·真相》介绍了癌症方面的相关知识,能让人正确地认识这个人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并正视它。《癌症·新知》是介绍这些年癌症治疗方向的前沿技术,可以说是上一本的补充,非常实用。看完这两本书,涨了不少知识,也更加能够正确分辨身边乃至网络上一些所谓的抗癌防癌骗术了。
总结下来,也写了不少,就这样吧,2019,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